爱上海龙凤论坛

宇文姓
#姓氏# 0 0
宇文姓,中国复姓之一,是曾兴旺一时的大姓。该姓氏来源于辽东,为炎帝神农氏后裔,在唐朝时期遍及中原各地,隋朝时期,宇文化及独揽大权,最终发动江都政变,弑杀隋炀帝,自立为帝,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年时间,便被窦建德所杀。宋后宇文氏已不常见,如今在北京、河南、陕西、浙江、四川、台湾等地有少量分布。历史上宇文姓氏著名人物有宇文泰、宇文护、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宇文述、宇文化及、宇文成都等。
详细介绍 PROFILE +

宇文(yǔ wén)为复姓,炎帝神农氏后裔。主要来源中国辽东,为南单于之后。魏晋时,北方鲜卑族宇文氏部落,自称宇文姓。东晋时,宇文氏进驻中原,称宇文国,以宇文为姓,称宇文氏。

宇文姓早期活动在西北地区,南北朝时期逐步南下内迁。唐代时,他们入地为籍,遍及中原各地。宋后宇文氏已不常见。如今在河北、陕西、山西、北京、浙江、四川、台湾等地有少量分布。宇文姓人口排名第551位,人口约2.1万人。

历史发展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来自匈奴族,出自魏、晋时期辽东匈奴南单于之后,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魏、晋两朝时期,北方鲜卑民族中有一宇文氏部落,原来是汉朝时期南匈奴的一个分支,在东汉晚期至三国初期形成一个部落群体,族人自称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历史上记载宇文部最早起源的是史籍《周书》,其中称宇文部源自神农氏,因此应当来源姜姓。

中国的史学界一般认为,宇文部是公元1世纪时北匈奴被东汉击走西迁后,留在故地漠北的部众东迁与鲜卑族人混居以后被同化的族群,在这段期间该部曾参加鲜卑首领檀石槐的部落联盟,首领成为鲜卑的东部大人。因此,宇文部是源自匈奴而后揉合了鲜卑血统的部族。据史籍《后汉书》记载,东汉和帝年间,当时的大将军窦宪派右校尉耿夔击破北匈奴,“鲜卑因此转徙据其地。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在史籍《魏书》中也认为宇文部是“匈奴种,出于辽东塞外,其先南单于远属也,世为东部大人。其语与鲜卑颇异。”按史书的记载:宇文氏部落首领的祖先叫葛乌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为匈奴苗裔,实际上就是南匈奴某个单于的庶支后裔。葛乌菟是公元一世纪人,原居阴山,是鲜卑宇文部的始祖,东汉后期起其后裔子孙世袭为鲜卑东部大人。在史籍《周书·文帝纪》中记载:“葛乌菟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遂为十二部落,世为大人。”葛乌菟之后曰普回,普回有子宇文莫那,约在公元一世纪北匈奴西迁时,宇文莫那则自阴山率领下属十二部南下迁至辽西地区,之后宇文莫那从附属匈奴的关系中脱离独立,号称“鲜卑俟汾氏”。“俟汾”是鲜卑族语“天王”之意。俟汾部日渐强盛后,宇文莫那的慕僚建议改“天王”为姓,但为忌讳晋室,换“天王”为“宇文”,当时的宇文十二部落中已经蕴涵了后来的库莫奚部落和契丹部落。宇文莫那则被后来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政权尊为献侯,并奉为北周皇室的始祖。

按史籍《周书》的记载:葛乌菟的后代普回袭任大人之职后,他在打猎时在河边拾到一颗玉玺,上刻“皇帝玺”三字,大喜之下自以为是天授神权,当地人呼天为“宇”,呼君为“文”,“宇文”意即“天子”。于是,这位普回大人便自己号称宇文氏,而自己的部落就叫作宇文部。当然,后世史学家认为这纯粹是牵强附会之说。到了东晋时期,宇文部进据中原,号称宇文国。宇文莫那之后有数代首领在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一直到西晋时期以后才有记事。在史籍《魏书》中,记载了当时的习俗“人皆剪发而留其顶上,以为首饰,长过数寸则截短之。妇女披长襦及足,而无裳焉。”部族人有髡发习俗,妇女是穿著连身的长袄,与汉族下身做长裙的打扮大不同。另外,宇文部族人在秋天的时候会去采收一种称作“乌头”的有毒植物制成毒药,做为射猎禽兽之用。鲜卑族宇文部逐渐繁荣兴盛,一直至东晋五胡十六国前期为止,特别是在西晋以后较为强盛之时,地点约在濡源(今河北滦河上游)以东、柳城(今辽宁朝阳)以西一带的广大地区,与同期存在的慕容部鲜卑、段部鲜卑相同,都属于东部鲜卑的一个支系。宇文部在西晋时期的几代首领与拓跋部鲜卑关系较佳,两个部族间时有通婚。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后,宇文部曾依附势力强大的后赵政权。但宇文部与慕容部鲜卑之间却是一直存在着不断的争斗,且连续有数位宇文部的首领宇文莫珪、宇文逊昵延、宇文乞得龟、宇文逸豆归都曾为慕容部所败,在东晋咸和九年或东晋咸康元年(公元344/345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中,宇文部终于被慕容部所建立的前燕政权击败,部众被慕容部首领分散迁移,宇文部灭亡。

鲜卑宇文部的族人以及后来北周政权的皇族贵胄和一些臣子国民,都以“宇文“为姓氏,称宇文氏,后逐渐融入汉族,将宇文氏复姓也带入汉族之中,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宇氏、文氏者,也有改单姓为尚氏、赵氏、胡氏、李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来自嬴姓,出自南北朝时期北周政权大臣赵文表、赵昶之后,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有北周大都督赵文表、北周长道郡公赵昶,这二人都是北周武帝宇文邕(561年―578年在位)的亲信大将。赵文表追随许国公宇文贵镇守蜀地,行昌城郡事,官至加中军将军,左金紫光禄大夫。赵昶居将帅之任,倾心下士。虏获氐、羌,抚而使之,皆为赵昶尽力。后录前后功,进爵长道郡公,征拜宾部中大夫,行吏部事。这二人皆被北周武帝赐姓为宇文氏。

在赵文表、赵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受赐姓氏承袭者,都称宇文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宇文氏复姓氏典型的北方少数民族汉化姓氏,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都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四位门阀。宇文姓早期活动在西北地区,南北朝时期逐步南下内迁,除在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分布外,在河南洛阳等地形成宇文氏皇族聚集地。唐代时,他们入地为籍,遍及中原各地。宋后宇文氏已不常见。如今在北京、河南、陕西、浙江、四川、台湾等地有少量分布。现今宇文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今陕西省的咸阳市及兴平市、乾县、长武县,河北省的行唐县、张家口市、石家庄市,辽宁省的大连市,山东省的烟台市,四川省的南部县,河南省的栾川县、洛阳市、安阳市,江苏省的南京市,安徽省的无为县,浙江省的杭州市,山西省的榆次市、太原市尖草坪区、长治市,广东省,湖北省,江西省,湖南省,台湾省,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宇文氏族人分布。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赵郡:东汉建安年间(196年―219年)设赵郡,治所广阿(今邢台市隆尧县),辖地包括今石家庄赵县、高邑县、赞皇县和邢台市宁晋县、柏乡县、临城县、隆尧县东部。隋朝时期移治到赵县(今河北赵县)。

太原府:也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当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也在此地。宋太平兴国中期(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堂号

赵郡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宗祠楹联

四言通用联

巧思博学;善战多谋。

——上联典指隋朝时期的朔方人宇文恺,字安乐,喜读书,多技艺,有巧思。隋文帝时任营新都副监,兴建大兴城,又开凿广通渠,决渭水达黄河,以便利漕运;隋炀帝时历官营东都副监、将作大匠、工部尚书,所规划的东都建筑极为奢华。著有《东都图记》、《明堂图议》等。下联典指宇文恺之兄宇文忻,字仲乐,善战多谋,曾击败北周大将尉迟迥,封英国公。杨坚建隋朝后一直非常器重他。

折草累石;正色立朝。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宇文深,幼时折草为旗,累石为营,作军阵之势以嬉,日后果为名将。下联典指隋朝时期的宇文弼,隋开皇初年为尚书左丞,当官正色,为百僚所惮。

五言通用联

望出太原郡;源自宇文国。

——全联典指宇文氏的郡望和得姓源流。

六言通用联

宇宙寥阔万里;文明昌盛千秋。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宇文复姓之“宇文”二字的嵌字联。

七言通用联

观儿戏料为良将;立战功得沐侯封。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北周的武川人宇文深,字奴千,幼时曾用草、石摆军阵,父亲宇文永遇见了大喜,料定他日后必为良将。后随北周孝武帝西迁,以都督领宿卫兵。北周大统年间官东雍州刺史,封长乐侯,后官至司会中大夫。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北周的武川人宇文虬,字乐仁,少年时从军,因战功封南安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在战场上,他总是身先士卒,所以能上下同心,战无不胜。

六人称王传名远;五州总管播惠长。

——上联典指宇文复姓在历史上称帝者共有六人,创立北周王朝。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北周孝闵帝之子宇文康,字乾定,封纪王,总督利、始等五州大小剑二防诸军事。

南冠终日囚军府;北雁何时到上林。

——此联为金国的大臣宇文虚中《在金日作三首》诗句联。“囚军府”,指宇文虚中奉使金国,被留不放还。“上林”,代指南宋王朝。

八言以上通用联

幼岁攻书,不从笔砚为迂腐;少年受学,惟凭剑马取公侯。

——上联典指隋朝时期的大将军宇文庆事典。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夏州名人宇文贵,字永贵,少受学,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为博士?”后仕魏为大将军,屡著战功,封许国公。

家谱文献

宇文氏族谱,(明)危素序,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姓氏名望

宇文肱

北朝北魏将领。武川(今属内蒙)人。鲜卑族,宇文泰父。魏明帝时,破六韩拔陵起义,宇文肱聚兵攻杀破六韩拔陵部将卫可孤。迁居中山。后率众加入鲜于修礼军,被魏军击败,战死。北周追尊为德皇帝。

宇文测

(489-546),北朝西魏将领。字澄镜,宇文泰族子。宇文测性沉密,少笃学。起家奉朝请、殿中侍御史、安东将军。尚宣武帝女阳平公主,拜驸马都尉。从孝武帝西入关,进爵为公。西魏文帝大统四年(538),拜侍中。六年,坐事免。不久,除骠骑大将军、大都督、行汾州事。八年,加金紫光禄大夫,转行绥州事。十年,征拜太子少保。十二年十月,在任去世。

宇文显和

(498-554),北朝西魏将领。好读书,驰马能左右射。少袭爵,与魏孝武帝有布衣交,帝用为阁内大都督。共议西附宇文泰,又护帝至关中。宇文泰用为帐内大都督。后进位仪同三司、散骑常侍。魏恭帝元年去世。

宇文泰

(505-556),北朝北魏、西魏将领。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

宇文导

(511-554),北朝西魏将领。字菩萨,颢子。随宇文泰入关中,西魏文帝初为领军将军,率领禁军。泰与高欢作战。常留守后方。大统四年(538),为华州刺史。泰军在洛阳失败,赵青雀、于伏德等乘时据长安、咸阳。宇文导由华州率军攻破咸阳,又与泰合师收回长安。后出守陇右,去世在上邽,谥孝。

宇文深

(?-568),北朝北周臣。字奴干,测弟。起家秘书郎。好读兵书,有谋略。宇文泰用为相府主簿。为泰筹划擒窦泰、取弘农及沙苑作战方略。封长乐县侯。周武帝保定初,为京兆尹,转司会中大夫。为政严明,抑制豪右,受人赞誉。

宇文护

(约515-572),北朝北周权臣。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之侄。

宇文神举

(531-578),北朝北周将领。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鲜卑族。周文帝宇文泰族子。父显和,仕魏,为孝武帝进入关之计。后随从入关。宇文神举以周明帝初,起家中侍上士。明帝留意文学而神举雅好篇什,常得侍从。周武帝保定间,历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诸职。建德元年为京兆尹,三年,出为熊州刺史。从周武帝伐齐,齐平,为并州刺史。宣政元年(578),周武帝卒,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举兵反周,卢思道亦预其事。神举率兵平乱,见思道,令作露布,乃释其罪。又从越王宇文盛平稽胡,败突厥。师还,以武帝时尝与王轨、宇文孝伯言宣帝之短于武帝,兼以功高,宣帝使人鸩之,卒于马邑。史称宇文神举“博涉经史,性爱篇章”。

宇文毓

(534-560),北朝北周皇帝。小字统万突。鲜卑族。宇文泰庶长子。西魏大统十四年(548),封宁都郡公。北周建国后任柱国,岐州刺史。557年被宇文护立为天王,宇文护辅政专权。559年宇文护归政,始亲政,称皇帝,改元武成。仍受制于宇文护。武成二年(560)四月,被宇文护毒死。葬昭陵。谥明皇帝,庙号世宗。年号武成。

宇文觉

(542-557),北朝北周创建者。字陁罗尼。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西魏权臣宇文泰第三子。

宇文虬

北朝北周将领。字乐仁,武川(今属内蒙古)人。骁悍有胆略。少从征讨,累有战功,封南安侯。后为独孤信帐内都督,随信奔梁。复回归,进爵为公。从复弘农,破沙苑,战河桥,皆有功,累迁南秦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虬每经战阵,必身先士卒,故上下同心,战无不克。后拜金州刺史、大将军卒。

宇文邕

(543-578),北朝北周皇帝。小字祢罗突。鲜卑族。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

宇文贵

(?-576),北朝北周将领。字永贵,其先昌黎(今属河北)人,后徙居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善骑射,有将帅才。魏正光末,破六韩拔陵围夏州,刺史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后从尔朱荣,以战功封革融县侯。大统中,屡著战功,官至大将军。周孝闵帝即位,进位柱国,封许国公,历官大司徒、太保。天和中出使突厥,回至张掖卒。

宇文孝伯

(543-578),北朝北周臣。字胡三,深子。少被宇文泰抚养。与武帝同日生,同学,相知甚深。邕即位,以与其共读为由,引置左右,方得联络内外,诛杀宇文护。为左宫正,辅太子赟,数言赟过。帝出京,常令其留守。帝将卒,执手托以后事,即令为司卫上大夫。入京镇守。宣帝初,为小冢宰,数言朝政得失,拒助帝杀齐王宪,赐死。后杨坚言:若孝伯在,己即无机遇。

宇文宪

(544-578),北朝北周宗室。字毗贺突,宇文泰第五子,周武帝宇文邕弟。性通敏,有度量。

宇文直

北朝北周宗室。字豆罗突,邕同母弟。周初封卫国公,附宇文护。武帝天和中与陈军作战兵败,免职。遂怨护,助邕杀护。求为大司马,帝未许。建德三年(574)进爵为王。同年,帝赴云阳宫,直在长安举兵攻宫城。事败,逃至荆州被擒,免为庶人,囚在别宫。不久被杀。

宇文俭

(?-578),北朝北周宗室。字侯幼突,宇文泰子。明帝武成初,封谯国公。武帝天和中,拜大将军,迁柱国,出为益州总管。建德三年(574),宇文俭进爵为王。五年,东伐,攻永固城,拔之。六年,拜大冢宰。宣政元年(578)二月卒。

宇文达

(?-580),北朝北周宗室。字度斤突,宇文泰子。性果决,善骑射。明帝武成初,封代国公。武帝天和元年(566),拜大将军。建德初,进位柱国,出为荆州刺史。三年(574),进爵为王。出为益州总管。宣帝即位,进位上柱国。静帝大象元年(579),拜大右弼。二年,为隋文帝杨坚所杀。

宇文招

(?-580),北朝北周宗室、文人。字豆卢突。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鲜卑族。宇文泰子。

宇文逌

(?-580),北朝北周宗室、文人。字尔固突。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鲜卑族。宇文泰之子。

宇文福

北朝北周将领。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孝文帝太和初,为羽林郎将,数有战功。魏迁都洛阳,宇文福奉命规划牧地,在黄河南北地近千里,放养杂畜。后攻高车败,被贬。宣武帝即位,用为南征统军,有战功。历任豫、瀛州刺史,太仆卿,怀朔镇将。卒于镇,谥贞惠。

宇文赟

(559-580),北朝北周皇帝。字乾伯。鲜卑族。邕长子。邕虑其不堪重任,待其严格,朝见如群臣,有过则杖责。初即位,下令严律法;任用北齐官员。杀齐王宪,令左右密察群臣言行。法严刑苛,禁臣下有高大之称。次年,以子衍为皇帝,自称天元皇帝。大兴土木,恣意声色。对国家典章制度等,皆有变革。大象二年令杨坚出为扬州总管。事未行,病,召坚入宫。卒,谥宣帝。

宇文赞

(?-580),北朝北周宗室。字乾依,武帝宇文邕子,初封汉国公。建德三年(574),进爵为王,仍柱国。静帝大象二年(580),杨坚辅政,欲顺物情,乃进宇文赞上柱国、右大丞相。外示尊崇,实无权柄。后转太师。不久,为坚所杀。

宇文贽

(?-580),北朝北周宗室。字乾信,武帝宇文邕子,初封秦国公。武帝建德三年(574),进爵为王。静帝大象二年(580)五月,进上柱国。六月,迁大冢宰。八月,进位大右弼。不久,为杨坚所杀。

宇文盛

(?-580),北朝北周宗室。字立久突,宇文泰子。明帝武成初,封越国公。武帝天和中,进爵为王。四年(569),大军伐齐,宇文盛为后一军总管。并州平,进位上柱国。从平邺,拜相州总管。宣政元年(578),入为大冢宰。静帝大象元年(579),迁大前疑,转太保。同年出就国。二年,朝京师。其秋,为隋文帝杨坚所杀。

宇文忻

(523-586),隋将领。京兆(治今陕西西安)人,本籍朔方(治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字仲乐。少时即精骑射,慷慨有大志,自谓可胜过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北周时,从韦孝宽守玉壁,从武帝攻拔北齐晋阳,均以骁勇敢战立功。周末,从高颎、韦孝宽破尉迟迥,功为诸将之最。进封英国公。入隋,以宿将遭忌,乃与梁士彦等谋反,事泄被杀。

宇文阐

(573-581),北朝北周皇帝。本名衍。鲜卑族。宣帝长子。大成元年(579),封鲁王,不久立为皇太子。同年二月受父禅即位,年仅7岁。改元大象。外戚杨坚执掌朝政,恢复佛、道两教,大杀周朝宗室。大定元年(581)二月,被迫禅位于杨坚,封介国公,北周亡。同年五月被杀。葬恭陵。谥静帝。

宇文庆

隋将,字神庆,祖籍武川(今属内蒙古),后为洛阳人,鲜卑族,宇文氏族子。周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后应募从征,以功授都督。复从武帝转战各地,拔高壁,克并州,下信都,功居诸将之首,故进位大将军,封汝南郡公。入隋,拜左武卫将军,进上柱国,出为凉州总管。后还都,卒于家。

宇文恺

(555-612),隋建筑家。字安乐,朔方夏州(今陕西靖边)人。

宇文述

(?-616),隋朝将领。字伯通,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南)人,出身鲜卑贵族。

宇文化及

(?-619),隋代末年叛军首领。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隋大将宇文述之子。

宇文士及

唐将领。字仁人,京兆长安人。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隋开皇末(601),封新城县公。

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小说《说唐》《忠义响马传》《兴唐传》中人物,宇文化及之子。被隋炀帝封为天保大将军之职。兵器凤翅镏金镋[tǎng],被称为隋唐第二条好汉,在四平山力挫三杰。曾在晋阳与李渊之子李元霸比武,输给李元霸。与瓦岗寨英使一柄凤翅镏金镋,重三百二十斤”,传说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转世。雄为敌,帮助父夺取隋朝天下,在扬州被李元霸所杀。历史上,宇文化及有二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宇文化及同时被窦建德斩杀。

宇文融

(?-约730),唐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初任监察御史。时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流失,税收受到影响。他建议检括逃亡户口和籍外占田。并自任劝农使,率判官二十余人出使各地,清出客户八十余万和大量土地。开元十七年(729),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善于荐举人才,在相期间,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侍郎、许景先为工部侍郎。在相位仅百日即罢贬为汝州刺史,又流岩州,卒于途中。

宇文鼎

唐臣。字周重,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御史中丞宇文邈之子。元和六年(811),与江淮从事李公佐会于汉南。长庆初,任右拾遗,与李珏等进言劝穆宗戒酒色。历仓部员外郎、左司员外郎、吏部员外郎。大和三年(829),自吏部郎中为御史中丞。又兼刑部侍郎。六年,为户部侍郎、判度支。出为华州刺史。八年,坐赃事贬循州刺史。

宇文之邵

(1029-1082),北宋学者。字公南,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进士及第,为文州曲水县令。神宗即位,上疏言政事,不报,遂以太子中允致仕。自强于学,不易其志,退居十五年,常为经史琴酒之乐,学者称止止先生。司马光、范镇等盛誉之,以为“位下而言高,学富而行笃”。元丰五年卒。著有《止止先生宇文公集》二十二卷,今已佚。

宇文述中

(?-1139),宋臣。字仲达,一作仲理,成都华阳(今四川双流)人。崇宁二年(1103)进士。入仕后曾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宣和六年(1124)官至尚书右丞。后出为地方官。南宋初知濮州时被俘,金人嘉其忠义放归,乃以光禄大夫出知潼川府。绍兴元年(1131)辞官,以其弟宇文时中代理府事。从此闲居至卒。

宇文虚中

(1079-1146),金臣。字叔通,宇文粹中之弟。

宇文绍节

南宋臣。字挺臣,显谟阁待制宇文师瑗养子。成都广都(今四川双流)人。初补官仕州县。举进士。累迁宝谟阁待制、知庐州。时,韩侂胄方议举兵北伐。绍节致书侂胄,认为有复仇之志,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冒险进取。侂胄见书不乐。召还,以宝文阁待制知镇江府。除湖北京西宣抚使,知江陵府。统制官高悦肆意杀掠,绍节召至,收其部曲,旋有人控诉悦纵所部剽劫者,加以杖杀,兵民皆欢喜。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卒。谥忠惠。

宇文公谅

元文学家。字子贞,成都人,后徙吴兴(今浙江湖州)。元统进士。

其他宇文姓名人有晋宇文鲜卑族首领宇文莫槐、宇文莫廆、宇文屈云、宇文逊尼延、宇文乞得归、宇文逸豆归;南北朝东魏史学家宇文忠之,西魏将领宇文洛生、宇文颢,北周大臣宇文纯、宇文寔、宇文兴、宇文贞、宇文贤、宇文善,将领宇文亮、宇文延、宇文安庆、宇文椿;隋大臣宇文弼、宇文静礼、宇文皛、宇文智及,将领宇文协;唐大臣宇文颖、宇文节;宋大臣宇文昌龄、宇文常,学者宇文绍奕、宇文懋昭等。近当代宇文姓名人有经济学家宇文举,画家宇文洲,歌唱演员宇文永清等

宇文洲

1940年生于吉林龙井,1958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1965年毕业分配到北京画院工作。作品以青绿山水创作为主。其创作力求把水墨山水和重彩青绿山水融为一体作品构图饱满。气势雄伟。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5698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词条所在榜单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十大最稀有的姓氏 什么姓氏的人最少 稀有姓氏排行榜
什么姓氏的人最少?说起姓氏人们最常想起的就是百家姓,在《中华姓氏大辞典》中收录的姓氏多达一万多个,百家姓只是最常见的一些,还有许多少见的姓氏分布在大江南北,本文就为大家带来了中国十大最稀有的姓氏 ,如贶姓、酱姓、难姓、死姓等等,你在生活中有遇到过这些稀有姓氏排行榜上有名的朋友么?
笔画最多的十个姓氏 中国最复杂的姓氏 最多笔画的姓有哪些
姓氏对于我国文化传统来说至关重要,是代表家族血缘的一种符号,在各种姓氏中有些姓的书写可以说非常复杂,你知道的最多笔画的姓有哪些呢?Maigoo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笔画最多的十个姓氏,包括:爨姓、矗姓、鬻姓、囊姓、夔姓、赣姓、露姓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笔画最少的十个姓氏 中国最简单的姓氏 最少笔画的姓有哪些
相信许多从学生时代走过的人都吐槽过名字笔画太多这件事,都希望自己的姓名简单一些,那最少笔画的姓有哪些呢?Maigoo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笔画最少的十个姓氏,它们是一姓、丨姓、乙姓、二姓、丁姓、卜姓、刁姓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国最稀少的十个复姓 人口最少的复姓是哪个 罕见的复姓盘点
据《中华姓府》统计,中国复姓有2498个,而如今仅存80几个,比较有名的欧阳、上官、皇甫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常见,一些罕见复姓更是难得一遇,你知道人口最少的复姓是哪个吗?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中国最稀少的十个复姓,包括:大狐姓、秃发姓、即墨姓、公冶姓、独孤姓、公西姓、第五姓等,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十大复姓 史上最著名的复姓 中国出名的复姓盘点
复姓的来源很多,有源自官名的,有以居住地为名的,还有是从职业中来的,如今现存复姓仅剩81个,在你印象中有名的复姓都有哪些呢?Maigoo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中国古代十大复姓,包括:欧阳姓、司马姓、诸葛姓、公孙姓、宇文姓、独孤姓、上官姓等,一起来看看吧。
人口最多的十个复姓 中国复姓人数排名 中国常见复姓有哪些
我国姓名中的姓氏,大部分都是一个字,但也有少量的两字姓氏,称之为复姓,来源于官名、居住地、职业等,几千年这些独特的姓氏延续至今,你知道中国常见复姓有哪些吗?Maigoo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人口最多的十个复姓,它们是:欧阳姓、上官姓、皇甫姓、令狐姓、诸葛姓、司徒姓、司马姓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2023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 中国姓氏人口最新排名2023
我国的姓氏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一直以来是我们生活生存最重要的符号,其中很多姓氏发扬光大,人口众多,MAIgoo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2023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包括:王姓、李姓、张姓、刘姓、陈姓、杨姓、黄姓等,其中有你的姓氏吗?
盘点中华上古八大姓 中国最古老的八大姓氏是什么
流传最广的上古姓氏有八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古八大姓。而这些姓氏在华夏大地已经具有将近五千年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就有了姓氏。中华上古八大姓有姬姓、姜姓、姒姓、嬴姓、妘姓、妫姓、姚姓、妊姓。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些古老的姓氏的源头与演变吧。
姓氏 古代 八大
2.3万+
满洲八大姓 满族八大姓氏排名 最正宗的满族姓氏
满洲八大姓是指大清王朝时满族的八个显赫的姓氏,但满族八大姓氏排名中并没有大家最熟悉的爱新觉罗氏,因为在满族的姓氏中,爱新觉罗虽然是皇室姓氏但只是个小姓,取而代之的则是: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这八大姓氏。
佛山前十大姓氏揭秘 看看你家排第几
佛山姓氏排名前十的是哪些呢?据2016年佛山户籍姓氏统计数据,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佛山前十大姓氏,其中,陈、梁、李、黄四姓人数均超过了20万,为佛山“四大姓”,四姓氏的总人数占比超26%,佛山十大姓氏排名中还有何姓、刘姓、吴姓、张姓、罗姓、周姓,一起来看看佛山姓氏排名吧。
五姓七望排名 五姓七望都有哪些 五姓七望谁的地位最高
五姓七望是什么意思?五姓七望是一个针对中国隋唐时期世家大族的统称。五姓即李、崔、卢、郑、王五个姓氏。七望即这五个姓氏下面的七个家族群体,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这五姓七族你以前都听说过吗,对他们了解多少?下面跟随Maigoo小编来认识下吧!
盘点关陇八大世家 关陇门阀八大姓 关陇八大家都有哪些
关陇门阀都是谁?关陇八大世家即指“兴起于关中与陇右地区,对社会具有深厚影响力”的八个世家大族。这些家族凭借深厚的家学传承、强大的势力,对当时的国家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中Maigoo小编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下陇西李氏、太原王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清河崔氏、兰陵萧氏、赵郡李氏等关陇八大姓。
客家十大姓氏排名 客家人最多的姓氏 客家常见姓氏盘点
客家常见的姓氏有哪些?客家是汉族民系之一,遍布全国多地,他们的姓氏虽然各不相同,但追根溯源,历史都很悠久。本文中Maigoo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客家人最多的姓氏是哪几个,例如李姓、王姓、张姓,以及刘姓、吴姓、杨姓、陈姓、黄姓、赵姓等,都分布广泛。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南方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 南方大姓比例及排行 典型的南方姓氏
南方姓什么的人最多?南方地区人口众多,姓氏各不相同,有的姓氏历史悠久、十分常见,有的则鲜为人知。本文中Maigoo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南方十大姓氏。例如陈姓、李姓、黄姓,以及林姓、张姓、刘姓、梁姓、吴姓、杨姓等,都分布广泛,堪称南方人口最多的姓氏。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北方姓氏人口排名前十 北方什么姓最多 北方主要姓氏盘点
北方什么姓最多?毫无疑问是王姓,紧随其后的还有张、李、刘以及赵、杨等姓氏,这些姓氏在北方同样拥有庞大的族群和深远的影响力。除此之外,北方常见的姓氏还有哪些呢?下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北方姓氏人口排名前十的名单,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盘点关中六大郡姓 关中士族大姓排名 关中大族有哪些
关中郡姓,是中国中古时期家族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现如今提到的关中六大郡姓,即京兆韦氏、河东柳氏、河东裴氏,以及河东薛氏、京兆杜氏、弘农杨氏。这些关中士族大姓你以前都听说过吗,对他们了解多少?下面跟随Maigoo小编一起看看吧!
两广十大姓氏排名 两广人口最多的姓氏 两广常见姓氏盘点
两广常见姓氏有哪些?广东广西两地人口众多,姓氏各不相同,有的姓氏历史悠久、十分常见,有的则鲜为人知。本文中Maigoo小编就带大家看看两广十大姓氏,例如黄姓、陈姓、李姓,以及张姓、梁姓、林姓、刘姓、吴姓、杨姓等,都分布广泛,是两广地区人口最多的姓氏。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广东十大姓氏排行榜 广东姓氏人口数量表 广东省哪个姓最多
广东独特的岭南文化中,姓氏文化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广东十大姓氏排行榜详情如何?陈姓,是广东第一大姓,广东人口最多的姓氏。黄姓、李姓、张姓、林姓、刘姓、梁姓等姓氏,分列二到七位。下面请随MAIGOO小编一起来查看完整的榜单,了解这些姓氏在广东的故事的发展历程。
中国台湾姓氏人口排行榜 台湾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 台湾什么姓氏最多
很多人都发现在台湾姓陈、林的人特别多,而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台湾省俗谚说“陈林满天下”,另有一说“陈林李许蔡,天下占一半”,maiGOO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中国台湾姓氏人口排行榜,分别是:陈姓、林姓、黄姓、张姓、李姓、王姓、吴姓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四川省十大姓氏排名 四川姓氏人数前十 四川十大姓排名
四川省十大姓氏排名如何?四川省与全国姓氏排名趋势相近,目前四川省共4183个姓氏,截至2018年有8341万人口。在这4千多个姓氏里,有哪十个姓氏是使用人数最多的呢?下面就跟着MAIGOO小编一起来看看四川十大姓氏排名,看你排在第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