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黄帝陵祭典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格式和祀典礼仪,大致可分为官(公)祭、民祭两种形式。轩辕黄帝开历史之先河,创中华之文化,被奉为中华民族始祖。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黄陵县位于陕西中部、延安市南端,因这里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所在地而得名。2006年05月20日,陕西省黄陵县申报的黄帝陵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详细介绍 PROFILE +

相关项目

1、黄帝祭典(缙云轩辕祭典),编号:Ⅹ-32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缙云县
(3)保护单位:缙云县仙都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2、黄帝祭典(新郑黄帝拜祖祭典),编号:Ⅹ-32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新郑市
(3)保护单位:新郑市文化馆
3、黄帝陵祭典(陕西省),编号:Ⅹ-32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黄陵县
(3)保护单位:黄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黄陵县文化艺术中心)

历史渊源

中华民族始祖轩辕皇帝在5000年前的蛮荒时代,降服炎帝、诛杀蚩尤,结束战争,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之后,轩辕皇帝造文字、制衣冠、做舟车、创医学、筑房屋、赐姓氏、烧陶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因此,传说黄帝去世后,当时的人们就设立神庙、祭坛,用各种精美的器物祭祀黄帝。黄帝陵祭典活动分为公祭和民祭两部分,公祭黄帝陵即为以官方名义组织的有严格规模、等级和仪式的大型祭祀活动。据《绎史》记载:“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黄帝祭祀从此开始。之后,从《国语》、《礼记》、《礼祀》等书籍的零星记载中可以看出,从尧、舜、禹时代直至春秋时期,公祭黄帝的活动从未间断。

最早有记载的公祭活动源于春秋时期。据《史记》记载,周威列王四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畴,祭黄帝,作下畴,祭炎帝。”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后,在政治治理上以黄帝为榜样,所以自然很重视对黄帝的祭祀。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元封元年冬(前110年)武帝巡边,也曾“祠黄帝于桥山”,他还曾率军18万人来这里祭祀祖先,修筑了汉武仙台,供人们攀登怀古,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官方祭祖活动。东汉开国黄帝刘秀于建武二年(公元26年),“为圆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向,西上。其外坛上为五帝位……黄帝位在丁末之地。”进行了一次重大的祭祀活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及隋朝,公祭规模越来越大,祭典亦越来越隆重,据《魏书·太宗纪》记载:神瑞二年(公元415年),明元皇帝“幸涿鹿,登桥山,观温泉,使使者以太牢祠黄帝庙”。《魏书·世祖纪》还记载了太武帝拓跋焘于公元428年 “东幸广宁,临观温泉,以太牢祭黄帝”。《魏书·礼志》也记载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帝东巡,历桥山,祀黄帝”时的情景。隋朝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据史书记载,隋文帝和隋炀帝也对黄帝进行过祭祀。

唐宋时期,黄帝陵祭祀活动沿袭了前朝的各项仪程。唐代宗时期,黄帝陵公祭活动升格为国家级祭典,之后即使是唐代战乱时期,公祭黄帝陵的活动仍未中断。元代沿袭唐宋时期公祭黄帝之礼制,《元典章》规定:伏羲、神农、黄帝是开天辟地的先祖,国家应当祭祀,但祭祀仪式不再由皇帝亲自主持。元代对黄帝陵庙的祭祀也很重视。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黄帝庙保生宫发生火灾,庙宇建筑均被毁坏,泰定皇帝也孙铁木儿盛怒之下,写了一道圣旨命令尽快抢修烧毁的黄帝陵庙,这道圣旨用蒙语和汉语刻成碑文存放在庙内,至今已保存660余年,可以说是现存最早的一道保护黄帝陵庙的法令。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降旨拨款维修黄帝陵庙,并亲自撰写祭文派大臣中书管勾甘赴黄帝陵致祭,赞颂轩辕黄帝的功德。同时,朱元璋还写了一篇亲笔手稿的祭文,这个祭文现在还保存在轩辕庙碑廊里,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一篇祭文。之后的明洪武二十九年、永乐十二年、宣德元年、景泰元年、天顺六年、正德元年、嘉靖十年、隆庆四年、万历元年、天启元年等,均派专官赴黄陵桥山主持祭祀活动。清代对黄帝的公祭活动基本保持了明代规格,而且祭祀规模更加宏大,仪式更加隆重。据统计,从清世祖到溥仪皇帝的260年间,共祭祀黄帝26次,为历朝之最。

辛亥革命后,黄帝已成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精神信念的载体。1912年1月,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同年3月,委派要员15人组成代表团专程祭祀黄帝陵。孙中山曾亲自书写了热情洋溢的祭文一篇,可惜散佚不存,只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些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词句。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前,黄帝陵祭祀活动主要由国民政府主持,但在以抗日战争为标志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也有两党共派代表祭黄帝陵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49年举办了第一次黄帝陵祭祀活动,后停祭了5年,1955年至1961年均为每年一祭。文化大革命期间,黄帝陵祭祀再度中断,1980年恢复公祭。建国后的清明节黄帝陵公祭活动均由陕西省级领导人主持,陕西省政府主办,参祭人员包括国家领导人,此外还有许多省区代表、港澳台人士和海外华侨参加。建国后的祭文内容主要是宣传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爱国主义思想。

文化特征

⒈黄帝陵祭祀对中国民族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多元文化性特征。

⒉黄帝陵祭祀在中国沿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具有鲜明的传承性特征。

⒊黄帝陵祭祀在中华民族的整个生活中,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内在规范机制,是中华文化内化到个体人格和民族心理中的深层意识,所以她具有规范性特征。

⒋黄帝陵祭祀经过长期的继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程式化的祭祀方式,因而具有程序性特征。

⒌黄帝陵祭祀由来已久,深入人心,一些祭祀方式逐渐向民间演化,形成了本土人及其及周边地区约定成俗的祭祀礼仪,所以具有民俗化特征。

⒍黄帝陵祭祀从规模、礼仪、供品等方面能体现出当时文化、经济、农业、政治、军事、生活习俗、民间传统,所以具有历史时代特征。

⒎黄帝陵祭祀在漫长的历史中,代代相传,表现出鲜明的延传性特征。

⒏黄帝陵祭祀进入现代社会,演变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自主的活动,亿万华夏儿女崇拜黄帝,完全是主体意识、主体人格和主题实践活动发展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现代行为,所以具有自我调节性特征。

⒐黄帝陵祭祀是人们为了追忆和缅怀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创立,告别饮毛茹血的蛮荒时代和开创中华文明所作出的贡献,告慰先人,传承后世,继往开来的开创性特征。

⒑黄帝陵祭祀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保持民族统一,维护民族尊严的凝聚精神特征。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一)文化历史价值:黄帝陵祭祀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伴随着民族历史的发展演变,黄帝陵祭祀所衍生出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十分丰富的文化精神内涵,对于研究中华文化发展脉络,探索中华文化之源,启迪后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艺术价值:黄帝祭祀过程的服装、旗仗、供奉、木刻、花供(面花)、剪纸、乐舞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所折射出的黄陵民俗文化,及其传承历史,在陕西乃至国内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发掘、整理、保护这些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对丰富和完善黄陵民俗文化乃至中国文化艺术都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三)黄陵祭祀的现实价值:

⒈从横的时代坐标来看,黄帝陵祭祀活动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和不老源泉;

⒉黄帝陵祭祀能够促进祖国统一,是解决好港、澳问题和祖国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的最为坚实的民族心理和传统文化基础。

⒊黄帝陵祭祀能使华夏儿女对祖国对民族的感情不断升华,使华夏儿女的爱国情感与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自觉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理解紧密结合在一起;

⒋从个体人格而言,黄帝陵祭祀能激发个人的创造力,黄陵祭祀为个体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华夏文化的广阔背景,构成了个体创造性的民族文化根源和科学文化基础。

保护措施

为了加大对黄帝陵的保护,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2006年黄帝陵祭典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巧笑倩兮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河南非遗民俗有哪些 河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俗名录
河南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形态多种多样。河南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文化形态多样,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人文传...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1201
河南传统技艺国家级非遗名录 河南非遗传统技艺有哪些
河南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河南的非物质文化在远古的时代就有呈现。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全省各地,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
河南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名录 河南传统美术非遗有哪些
河南可以说是非遗大省,资源非常丰富,比如太极拳,花木兰,梁祝等各种传说,民间美术有年画,汴绣,灯笼张等,民间音乐有唢呐,盘鼓等。河南有著名的...
MAIGOO原创 非物质文化遗产 美术 亚洲
1037
河南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 河南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古时河南称为“豫州”,因居于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又因境内平原多,故又称“中原”,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河南曾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
河南省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 河南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录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底蕴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项目众多。河南用非遗诠释中原文化,展现中原历史、诉说...
河南国家级非遗名录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别哪些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底蕴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项目众多。河南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文化形态多样,不...
河南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单 河南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传统戏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艺术的瑰宝。河南作为全国的戏剧大省有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9个,省级非物质...
河南传统音乐非遗名录 河南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公布
河南是我国音乐文化资源大省,然而,随着时势的变迁和时代的转移,河南音乐遗产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也越来越被忽视、冷落,日益成为消失的文明。其中...
河南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单公布 河南曲艺非遗有哪些项目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底蕴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项目众多。河南用非遗诠释中原文化,展现中原历史、诉说...
河南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单 河南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名录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
【中国非遗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民俗项目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中国有很多的传统民俗,为了更...
中国十大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著名传统民俗非遗项目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那么,...
广西非遗民俗名单表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广西是一个具有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地区,由于广西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多样性、独特性...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2785
山西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山西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既有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又有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1186
山东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大全 山东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山东省是文化大省,也是非遗大省,非遗资源十分丰富。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众多种类。其中上榜...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1623
河北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单公布 河北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河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北省民...
重庆非遗民俗有哪些 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创造了灿烂文化。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民俗非遗项...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2162
云南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表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云南作为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2071
湖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项目 湖南民俗国家级非遗名录
湖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批精深博大、丰...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2167
吉林省非遗民俗有哪些 吉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类别齐全,涵盖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和回族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查干淖尔...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