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楹联习俗源于我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西晋时期(290年左右),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其形成的重要标志。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历北宋、明、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楹联有偶语、俪辞、联语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肇始于明代。2006年05月20日,楹联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Ⅹ-62
  • 申报地区: 中国中央
详细介绍 PROFILE +

历史发展

楹联始于桃符。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 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由此可见,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它流传至今,有着历史记忆,更加丰富了中华璀璨的历史文明。

主要特点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依据功用之不同,对联的种类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风景名胜联、自题联、行业联、交际联及各种技巧联(包括谐趣联....)等。

楹联以"副"为量词,一般以两行文句为一副,并列竖排展示,自上而下读,先右后左,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属格律文学,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无字数和句数的限制,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传承价值

上下对举、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辞法相应、节律对拍、形对义联是其文体特性,其中尤以声律的平仄与词性的对仗为关捩。楹联言简意赅,雅俗共赏,人称"诗中之诗"。

楹联以文字为内容、以书法为载体,制品种类繁多,包括纸裱、镜框、木刻、石刻、竹刻等。在楹联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相关著述,各类楹联典籍数以万计。楹联应用广泛,除名胜宫殿、亭台楼阁、厅堂书屋悬挂外,还广泛应用于节庆、题赠、祝贺、哀挽、陵墓等场合。

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楹联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巧笑倩兮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十大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著名传统民俗非遗项目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那么,...
【中国非遗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民俗项目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中国有很多的传统民俗,为了更...
广西非遗民俗名单表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广西是一个具有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地区,由于广西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多样性、独特性...
河北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单公布 河北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河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北省民...
山东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大全 山东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山东省是文化大省,也是非遗大省,非遗资源十分丰富。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众多种类。其中上榜...
湖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项目 湖南民俗国家级非遗名录
湖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批精深博大、丰...
河南非遗民俗有哪些 河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俗名录
河南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形态多种多样。河南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文化形态多样,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人文传...
吉林省非遗民俗有哪些 吉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类别齐全,涵盖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和回族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查干淖尔...
重庆非遗民俗有哪些 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创造了灿烂文化。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民俗非遗项...
山西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山西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既有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又有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
宁夏有名的非遗民俗有哪些 宁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宁夏境内拥有丰富的非遗项目,非遗资源近3000多项。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宁夏民俗非遗项目就有春节、回族服饰、民间信俗、抬阁、婚俗等...
新疆非遗民俗有哪些 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新疆地处亚洲腹地,是古代丝绸之路交通中心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枢纽。自古以来多民族聚居,为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古城址、古墓葬等大...
青海省非遗民俗有哪些 青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有悠扬的民歌“花儿”,奔放的藏族歌舞,抒情优美的土族民间舞蹈《安昭》、《纳顿》,还有民间佛教绘塑“热贡艺术”、藏族卷...
广东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大全 广东民俗非遗有哪些项目
广东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岭南人文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有粤剧、醒狮、茶艺、蜈蚣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
天津非遗民俗有哪些 天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曲艺之乡,是诸多曲艺形式发源、兴盛和发展的地方,各种表演艺术门类齐全,其中京东大鼓、天津时调、梅花大鼓、京剧、相声等入选国家...
黑龙江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黑龙江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疆,区域辽阔,物产丰富,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黑龙江民俗非遗项...
陕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陕西非遗民俗有哪些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黄帝陵祭典、炎帝祭典、民间...
四川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四川民俗非遗有哪些项目和内容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美誉,世居于此的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蜀文化...
内蒙古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内蒙古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这里的人民淳朴热情,至今保留着许多民族独有的传统民俗。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蒙古民俗非遗项目就有祭敖包、那达...
云南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表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云南作为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