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中国瑶族民间舞蹈。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现在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文娱活动。2008年6月7日,瑶族长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详细介绍 PROFILE +

相关项目

1、瑶族长鼓舞(湖南省),编号:Ⅲ-60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
(3)保护单位:江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2、瑶族长鼓舞(广东省),编号:Ⅲ-60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
(3)保护单位: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3、瑶族长鼓舞(小长鼓舞),编号:Ⅲ-60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3)保护单位: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4、瑶族长鼓舞(广西壮族自治区),编号:Ⅲ-60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
(3)保护单位: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5、瑶族长鼓舞(黄泥鼓舞),编号:Ⅲ-60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
(3)保护单位: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历史沿革

这种具有独特民族风韵的舞蹈,包含着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传说很久以前,瑶山上住着父子3人,老人临终前把家产平分给两个儿子。哥哥贪图钱财,把家产全部占为已有,弟弟冬比只好流浪在外,给人做工为生。盘古王的女儿房莎十三妹看见冬比人品好, 下凡与他结为夫妻。冬比的哥哥想用野法害死冬比,霸占房莎十三妹。 盘古王知道此事,帮助冬比击败了哥哥,并把房莎十三妹召回了天庭。监别前,十三妹告诉冬比:南山上有棵树,砍来做个长鼓,打上360个套环,等到十月十六日那天(盘古王婆诞),踏环击鼓,跳上360个圈,就可以象鹰一样飞上天去与她团圆了。冬比按照十三妹的嘱咐, 不畏艰危,来到了南山,找到了琴树,做成了长鼓, 果然在约定的时间跳了起来,终于飞上天与十三妹团圆了。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恩爱的夫妻,以后每逢盘古王婆诞耍歌堂时,都要跳长鼓舞,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每年春节期间,排瑶同胞除自己跳长鼓舞欢庆佳节外,还组成花鼓队,到附近汉、壮地区去向各族兄弟贺年。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情的欢迎。汉、壮兄弟拿出年糕饼食,煮好甜酒汤圆,款待客人。舞毕,主人还得送上一封“利是”,祝贺瑶胞新春吉祥如意。

长鼓瑶语称"播公",其历史悠久。南宋绍兴二年(1132)五月三日颁发的《十二姓瑶人过山榜文》载:"天子殿前,国王长衫大袖,长腰木鼓,斑衣赤领,琵琶吹唱。"据此,瑶族长鼓已有800多年历史。

风格特色

基本动作

表演时,鼓手左手握住长鼓的鼓腰上下翻转,右手随之拍击,边舞边击。。动作主要有模拟动物、祭祀等。舞姿刚健,风格淳朴。有的还可以在一张八仙桌上手舞长鼓,边打边跳。一般以唢呐、锣鼓伴奏,有时也唱"盘王歌"来助兴。

长鼓舞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它有72套表演程式,而每一套又分“起堂”、“移堂”等若干动物细节。其动作特征是粗犷、勇猛、奔放、刚强、雄劲、彪悍、洒脱。不管是跳、跃、蹲、挫或旋转、翻扑、大蹦、仰腾等动态,都表现了瑶族人民热情奔放、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

长鼓的击鼓动作大多是表现生产、生活内容,如建房造屋、犁田种地、摹仿禽兽动作等,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击鼓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动作柔和缓慢,武打粗犷豪放;有2人对打、4人对打,也可大群人围成圆圈打,气氛热烈,鼓声洪亮。

道具

分类

长鼓按其形状分小、中、大三种。小长鼓亦称短鼓,长约70—90厘米,鼓腰直径为4—5厘米,两端鼓面直径为8—10厘米;中长鼓亦称长腰鼓或黄泥鼓,长约110—130厘米,鼓腰直径约15—20厘米,两端鼓面直径约25—30厘米;大长鼓亦称赛鼓,长约 180—200厘米,鼓腰直径约20—25厘米,两端鼓面直径约30—40厘米。

制作

长鼓通常用沙桐木作材料,牛、羊皮蒙鼓面。1.2米左右长,中间小,两头大,其中一头又略大三分之一。木心挖空,两头喇叭蒙上精制过的黄羊皮,然后用6至8条染色麻绳拉紧两头黄羊皮,再涂上红、黄、白等色彩,绘上龙凤图案,美化鼓身。跳舞时,舞者用一条彩带绑着两头"鼓颈",挂在肩上,横于腰间,右手使掌、左手持竹片分别击鼓,随着音乐节拍,即发出"唪啪唪梆"的铿锵之声。如果4人以上击鼓,随着音乐节拍,即发出"噼啪蓬平"的浑厚激昂之声。若配之牛角、芒锣、唢呐伴奏,则如古代列队排阵厮杀,鼓角喧天,山鸣谷应,振奋人心。

区域差异

居住在粤北山区的排瑶民,逢年过节,都喜欢跳长鼓舞。广东连南瑶族长鼓舞在排瑶祖先隋唐时期迁徙到连南时一同传入, 随着耍歌堂的兴盛而兴盛。起舞时,舞者身穿节日盛装, 腰扎红绸,脚裹白色绑腿,挂着1米多长的花鼓,时而腾空急转,时而如猛虎扑地,特别是双人表演时,犹如两虎相斗,又象双龙戏珠,真是妙趣横生。整套动作刚劲有力,粗犷洒脱,把瑶族人民勤劳勇敢的精神和雄劲刚强的性格, 表现得维妙维肖。其中“斗鸡”、“射箭”、“虎跳龙门”等动作,舞姿优美奇特,但难度也很高,需要娴熟的表演技巧。

长鼓瑶语叫“汪嘟”,约4尺长,两头大,中间小,呈喇叭形。鼓身用沙桐木制成。两端蒙上牛皮或羊皮,作为鼓面。舞时横挂在腰间,右手五指并拢,以掌拍鼓。发出“比”声;左手持一竹片,敲打鼓面,发出“冬”音。 这样有节奏地连续击拍,便发出“冬比冬比冬冬比”的声音。表演者随着舞蹈动作,变换节拍, 表现不同的内容和情绪,来达到其艺术效果。在表演形式上,长鼓舞分为单人舞、双人舞和多人舞(有4人、6人、8人的),共36套表演程式,内容十分丰富。瑶族长鼓的鼓身为木质,两端挖空,蒙以羊皮。鼓分大小两种,大长鼓长1米以上,鼓面直径0.2米,中间鼓腰细7~8厘米;小长鼓长约0.8米,鼓面直径约0.1米。击鼓时常用黄泥浆糊在鼓面上,调节音色,故这种舞蹈也称黄泥鼓舞。

广东排瑶地区的长鼓舞为男性舞蹈。舞者将大长鼓斜挂在腰间,左手持竹片击鼓,右手用手掌拍击。表演形式有双人对舞和众人圈舞。对舞时一人领击起舞,另一人对应相合;圈舞时也由一人领,众人合。舞蹈以击鼓时晃动鼓头而带动上身连续环动和半屈膝柔缓起伏的步伐为基本动律。广西大瑶山一带的大长鼓中又有公、母之分。公鼓形同上述,左手持鼓,右手拍击;母鼓形短而粗圆,由一领舞者挂在腰间。领舞者多由村寨中年长的鼓手担任。通常由1只母鼓、4只公鼓组成舞队,由母鼓掌握整个舞蹈的节奏。鼓手为男子,女子持手巾边舞边唱穿插其间。

小长鼓由大长鼓演变而来,主要流行在广西大瑶山和湖南瑶族地区。通常是2人或4人手持长鼓对打起舞,逢盛大节日,参加人数众多。小长鼓轻便灵活,舞蹈动作花样多,因膝部屈伸程度和耍鼓时部位高低不同而分“高桩”、“中桩”和“低桩”3种姿势。打法上分为“文打”和“武打”,“文打”动作温和、舒展,“武打”动作粗犷、复杂。还有在一张或两张垒起来的桌子上对打的“打高台”,舞技难度较高。瑶族长鼓的打法各地有别,有36套之多,根据内容可分为:盖房子的、农业生产的、制做长鼓的、礼仪性的和游戏性的等。每套动作都是由慢变快,逐渐形成高潮结束。这种舞蹈以自身鼓点为主要伴奏,也常用唢呐、大锣、大镲伴奏。在群众较多时,常一起伴唱黄泥鼓歌。

传承意义

长鼓舞大部分反映瑶家人的生产斗争和生活习俗,反映了瑶胞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具有瑶族独特的风格。在表演形式和程式上,都充分表现瑶胞的性格特征和气质。舞蹈的动作粗犷、勇猛、奔放、雄劲、洒脱;节奏明快、敏捷。舞蹈语汇模仿上山落岭、过溪越谷、伐树运木、斗龙伏虎等等,形象生动,一看就懂。瑶族舞蹈几乎全是群众性、广场性的,并且都有一定的道具,如长鼓、花鼓、牛角、阳伞等,构成本民族的风格,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流传。因此,在节日、婚事、宗教、丧葬等各种场合,有歌有舞,热闹非常。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我心明亮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广西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广西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
舞蹈是人类最早发生的艺术形态之一,它来源于人类最初生活的一切活动,并深深根植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沃土之中。人们劳动、生活、狩猎、战争、祭祀、娱乐...
广西非遗传统技艺有哪些 广西传统技艺国家级非遗名录大全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面临南海北部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通道口。广西这里山水如画,风光秀丽,人杰地灵,特殊的...
MAIGOO原创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广西
5044
广西非遗民俗名单表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广西是一个具有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地区,由于广西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多样性、独特性...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2763
广西传统体育国家级非遗名录 广西游艺与杂技非遗有哪些
广西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个世居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化遗产绚丽璀璨。广西的传统音乐...
广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广西非遗民间文学名录汇总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沿边沿海沿江,地理复杂,民族多样,文化多元,非遗资源具有民族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丰富多彩。其中上榜国家级非...
广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广西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表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全区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极为丰富...
广西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公布 广西传统音乐非遗有哪些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面临南海北部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通道口。这里山水如画,风光秀丽,人杰地灵,特殊的自然...
广西传统美术非遗有哪些 广西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名单公布
广西是个多民族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和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广西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
广西非遗曲艺有哪些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名录
广西是一个具有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地区,传承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由于广西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广西的非物质文化...
广西传统医药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单 广西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有哪些
广西是一个具有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地区,传承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由于广西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广西的非物质文化...
【中国非遗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舞蹈项目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为...
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著名民间舞蹈类非遗项目
中国传统舞蹈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那么,中国著名传统舞蹈类的国家级...
中国十大秧歌非遗项目 国内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秧歌名单
我国有名的非遗秧歌有哪些?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其中上榜国家...
山西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录 山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传统舞蹈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门类中的其中一种,是山西人民在历史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具有山西文化特质的艺术形态,是能够体现山西人文风貌和民...
MAIGOO原创 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蹈 亚洲
1241
安徽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安徽非遗传统舞蹈名录
民间舞蹈起源于人类劳动生活,它是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精神风貌的群众性舞蹈活动。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华...
四川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四川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中国传统舞蹈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四川省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族众...
河南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 河南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古时河南称为“豫州”,因居于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又因境内平原多,故又称“中原”,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河南曾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
新疆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公布 新疆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着中华文明的绵延传承,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和思想情感,维系着国家的重要基础,也...
浙江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 浙江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浙江,这座“非遗大省”,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我们的民族印迹,刻划的是历史轨迹,确认的是文化身份。其中...
湖南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湖南非遗传统舞蹈名录
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它没有国家地域的界限,能够沟通世界各国,因此是最社会化、最国际化的舞蹈。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