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曲艺的一种。一般由一人或两三人演出,生动滑稽,近于北方相声。流行于沪 、杭等地。独脚戏是一种新兴的传统曲艺曲种。流行于上海、江苏(苏南)、浙江一带,以吴语方言演出。独脚戏兴起于1920年前后,早期多由一人演出,艺术上受到江、浙、沪一带流行的“小热昏”、“唱新闻”、“隔壁戏”等说唱形式的影响。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详细介绍 PROFILE +

相关项目

1、独脚戏(上海市),编号:Ⅴ-68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黄浦区
(3)保护单位: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
2、独脚戏(浙江省),编号:Ⅴ-68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
(3)保护单位: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名称来源

独脚戏又名滑稽,是一种发源于民国时期的上海,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南部地区的地方传统曲艺种类。因最初由演员一人饰演多种角色,故名独脚戏。,而在上海话中“脚(jia)”、“角(go)”二字读音不同,此时,独脚戏还是独脚戏,直至该名词传到了北方,在普通话中角(jiǎo)色与脚色同音,所以“脚色”通“角色”,这时“独脚戏”通作“独角戏”。

这里有人会有疑问,角色不应该念jue吗?其实不然,角色的本音是jiaose,早期在北京各行各业都会使用异读的方式来表达行业特征性词汇(老北京人管这种叫“不好好念词儿”),比方说古玩界的珊瑚不念珊瑚,念珊虎,琥珀不念琥珀,念琥波。而当时的戏曲界的行业特征性词角(jiǎo)色就被念成角(jué)色,业内人逢人便说“我是个角(jué)儿”,而角jué音的由来是可以追溯到早期北京话跟中原官话融合的时期所带来的文白二读,江摄二等和宕摄三等入声字文读yœ/uo来自南京官话,白读iɑu/ɑu来自北京官话,最后发展成jue音。到了后期戏曲界发展,影响力越来越大,于是人们就屈服于角(jué)色这种念法,包括现行的字典都改成jué音。

“独脚戏” 是原词,后才作“独角戏”,同样的,角色的原词是“脚色”。

历史源流

起源

民国9年(1920年)前后,上海文明戏艺人王无能在堂会客串演出时,由一人说笑话、讲故事、唱京戏、学方言,扮演多种角色,自称独脚戏。民国16年,王无能正式以“独脚戏”挂牌演出。同年,杭州江笑笑来沪,称为“社会滑稽”。次年,刘春山相继而起,称为“潮流滑稽”。三人为独脚戏的崛起,独树一帜,后人称为“滑稽三大家”。

发展至鼎盛

民国18年,上海新世界游艺场邀当时著名的五班(10人)独脚戏艺人以“五福团”名义举行每周一次的“大会串”,扩大了独脚戏的影响。30年代独脚戏处于鼎盛时期,从业人员有100多档,并在游艺场、堂会和民营电台演播,均自编自演,各显其能。抗日战争期间,不少独脚戏演员投入宣传抗战活动。民国31年,由江笑笑发起组成专演滑稽戏的“笑笑剧团”。独脚戏艺人大多数开始兼演滑稽戏。

新潮滑稽

抗战胜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姚慕双、周柏春以“新潮滑稽”出现,台风带有书卷气,在继承发展前人曲目的同时,大量编演新段子,如《人民真开心》等。程笑飞在“唱”上另树一帜,在独脚戏中展示各种地方戏曲。杨华生从内地回沪,表演独脚戏注重作品内容。其时,姚、周档,程、刘(小刘春山)、俞(祥明)档,杨、张(樵侬)、笑(嘻嘻)、沈(一乐)档,在民间电台上各展所长,拥有大量听众。艺人们足迹遍于电台、游乐场、堂会、舞厅、酒楼,再次掀起独脚戏的高潮。建国初期,独脚戏演员已逾500人。此后,独脚戏演员大多数参加剧团以演滑稽戏为主。独脚戏的表演一般出现在专门组织的“独脚戏专场”,或滑稽广播会,或下厂下乡下基层时演出整套或零星节目。

“唱”派大发展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初,独脚戏的“唱”派得到较大发展。不少独脚戏演员经常以“说”或“说说唱唱“的名称,在电台说唱新人新事,或演播独脚戏“唱”派的节目。以黄永生为代表的一些业余演员弘扬独脚戏“唱“派中唱时事新闻的传统,于1964年左右脱标出“上海说唱”名称。虽然此时有了专门从事上海说唱的个别演员,但独脚戏中以“唱”为特色的表演一直没有间断,他们较多的在电台演唱新人新事,如周柏春、杨华生、袁一灵、田丽丽、沈一乐、吴双艺、王双庆、童双春、张醉地等,他们一直兼演独脚戏的唱的段子,直到“文革”开始。

滑稽剧团恢复

1978年起,一些专演独脚戏和兼演独脚戏的滑稽剧团逐渐恢复建立,它们是:上海曲艺剧团(后改名为上海滑稽剧团),上海广播电视艺术团曲艺队,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上海市青艺滑稽剧团。不少中青年演员挑起了独脚戏演出的大梁,有影响的有吴双艺、童双春、王双庆、翁双杰、李青、筱声咪、孙明、方艳华、郭明敏、刘福生、姚琪儿、姚勇儿、沈少亭、蔡剑英等。人民滑稽剧团充实了大量的业余演员,王汝刚便是其中佼佼者。上海滑稽剧团在1981年起办起了培养滑稽演员的学馆,新人有钱程、胡睛云、秦雷等。独脚戏走上了另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入遗

2008年,独脚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表演形式

独脚戏一般以二人合作演出为主,也有一人和三人合演的形式

在游乐场、堂会、剧场等,多为站立表演。在电台演播时多为坐演。分单档(单口)和双档(对口),两人以上,称为“大独脚戏“。双档多为男性,少数也有男女档的。

表演时,舞台上常用堂幔(或以屏风替代),堂幔前置一横放的半桌,半桌左右各有一张椅子。早期,半桌和椅子上都有桌披和椅披,桌披上还常绣上演员艺名或本档独脚戏的滑稽名称,如“社会滑稽”、“醒世谈笑”等。半桌上放置常用道具,如春锣、木鱼、三巧板等。半桌和椅子可随表演内容而移动,变成“象征性”的实物道具,如将半桌代柜台、代墙,将椅子代黄包车、轿车等。

独脚戏的表演,讲究说、学、做、唱。“说”、“学”、“唱”近似于北方相声,以学习京剧等戏曲剧种、地方方言和曲艺为主,“做”则以直接扮演人物,在舞台上表演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对话为主,表演的夸张幅度大。角色的语言、对白,又以相同于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法,来产生笑料,喜剧效果强烈。这种“做”的手法已逐渐渗入到以说、学、唱为主的节目当中,成为重要的艺术手段。这四种表演形式均为制造笑料服务,它通常运用语言上的夸张、误会、巧合、对比、诡辩、差错、拉扯、偷换、谐音、拼凑、重复、双关等,形成“噱”(逗笑)的效果。常用简易的化妆和各地方言在表演(起角色)时区分各种不同人物。有时也借助木鱼、三巧板之类的小道具,或者作象征性甚至夸张性的表演,以加强“噱”的演出效果。

表演剧目

早期

独脚戏早期以口技、杂学唱一类的节目为多,以后又发展了以“学”为主的《学电台》、《学话剧》、《各地堂倌》、《关店大拍卖》及以“说”为主表现人物故事的《金蛤蟆》、《七十二家房客》、《阿福上生意》和以“做”为主的《钉巴》、《关亡》等节目。传统曲目有《哭妙根笃爷》(王无能代表作)、《火烧豆腐店》(江笑笑、鲍乐乐代表作)、《一百零八将》(刘春山代表作)、《七十二家房客》、《十三个人叉麻将》、《各地堂馆》、《新老法结婚》等。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独脚戏演员编演了大量宣传抗日和爱国的曲目,有痛骂卖国贼与歌颂战英雄的《汉奸一百另八将》、《抗日英雄马占山将军》、《抗战八年》、《汪家大出丧》;有讽刺“接收大员”与假公济私的《五子登科》,鞭鞑社会黑暗的《骂米蛀虫》、《竞选总统》等。

新中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独脚戏演员进行了大量的艺术改革和实践,整理了一批优秀传统节目,如《调查户口》、《学英语》、《普通话与方言》、《宁波音乐家》、《水淹七军》、《拉黄包车》、《七十二家房客》等,多已收集在1963年编辑出版的《独脚戏选》一书中。

粉碎“四人帮”后

粉碎“四人帮”后,独脚戏起死回生,重新焕发青春。在上海市文化局、上海市曲艺家协会的扶植下,许多优秀曲目萌生。揭露“四人帮”倒逆施的《看风使舵》、《啼笑皆非》、《贴标语》等寓庄于谐,引起观众极大的共呜;讴歌劳动模范的《选择》,宣传法制的《现身说法》,以及《头头是道》、《啥人嫁拨伊》、《邻隔壁》、《新红》、《繁花似锦》、《各派越剧》等已成为流传甚广的保留节目。

独脚戏剧本职业写作者有沈菊隐、于斗斗、裴凯尔、王剑心等。

曲目伴奏

1948年左右,独脚戏在电台演出时,唱的段子曾出现过用钢琴伴奏的形式,1949年后,伴奏的乐队基本稳定,一般采用二胡、扬琴、琵琶、鼓板;基本曲调有【小鼓调】、【苏赋调】、【宣卷调】、【青年曲】、【妈妈不要哭】、【探亲相骂】、【节节高】等。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我心明亮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浙江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录大全 浙江曲艺国家级非遗名单公布
浙江是“非遗大省”,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曲艺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变化中,形成了众多地域特色鲜明的...
浙江传统舞蹈非遗有哪些 浙江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
浙江,这座“非遗大省”,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我们的民族印迹,刻划的是历史轨迹,确认的是文化身份。其中...
浙江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浙江传统戏剧非遗名录
浙江省是戏剧大省,是“南戏”的诞生地,也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复兴地,不仅有越剧、婺剧等众多剧种,还有马灯戏、茶灯戏等地方风情小戏。其中上榜国...
浙江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单公布 浙江传统技艺非遗有哪些项目
浙江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向往的地方,这里物资丰富,是出名的鱼米之乡。浙江是“非遗大省”,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
浙江传统医药非遗项目有哪些 浙江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单
浙江省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启动早、规模大、方法新、措施实、成果丰。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浙江...
浙江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公布 浙江传统音乐非遗有什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民族音乐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之一,通过民族音乐来了解这份普通老百姓与民间艺人的感情,以及做学问的...
浙江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单 浙江省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非遗故事也在薪火传承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的文化纷繁多样,因此非遗项目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其中...
浙江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浙江民俗国家级非遗项目有哪些
浙江省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启动早、规模大、方法新、措施实、成果丰。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浙江...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1124
浙江传统美术国家级非遗名录 浙江非遗传统美术名单公布
浙江,这座“非遗大省”,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向往的地方,这里物资丰富,是出名的鱼米之乡...
浙江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入围国家级非遗名单项目有哪些
浙江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人文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而与物质文化遗产相伴相随,并能在千百年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是博...
【中国非遗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曲艺项目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国有几百种传统曲艺,为了更好地...
中国十大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曲艺代表曲种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活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
山西曲艺国家级非遗名单公布 山西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录大全
山西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文化遗传更是数不数胜。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用灵巧的手工艺品,比如剪纸等,通过社会生产...
广东曲艺品种有哪些 广东音乐曲艺种类 广东曲艺文化概述
广东省内的曲艺品种众多,从广义上来说广东省内各个曲艺品种就有龙舟歌、高州八音锣鼓、信宜采茶调、木鱼书、兴宁市竹板歌、粤曲、粤语讲古、潮州歌册...
河北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录大全 河北曲艺非遗有哪些项目
曲艺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门类。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通常一个演员模仿多种人物,以“一人多角”的...
江苏非遗曲艺有哪些 江苏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非遗,是传统文化“活”的灵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承载着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其中上...
北京非遗曲艺有哪些 北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名录
北京建城历史长达3000余年,有着无比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的每一项非遗文化都积淀着岁月的痕迹,也饱含着老北京的时代记忆。非遗文化是...
安徽非遗曲艺名录 安徽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人们世代相承、与生活密切相...
四川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录 四川非遗曲艺有哪些项目
“天府之国”的四川历史悠久,巴蜀地域文化厚重,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四川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丰富、弥足珍贵的非物...
山东曲艺国家级非遗名单 山东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录大全
山东省地处齐鲁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山东省是文化大省,也是非遗大省,非遗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东省曲艺非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