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黄庭经》
#道教经书# 0 0
《黄庭经》又名《老子黄庭经》,是道教养生修仙专著,内容包括《黄庭外景玉经》和《黄庭内景玉经》,两晋年间,新增《中景经》。作者为老子,由天师道魏华存自创门户而普传于世。《黄庭经》中的存思法,是古代道教推行的主要修炼方法之一,由于注重意念,静思默想,简便易行,很适合士大夫的口胃,故东晋以来,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 中文名: 黄庭经
  • 作者: 魏华存
  • 创作时间: 356年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列仙传·朱璜》:“朱璜者,广陵人也,少病毒瘕,就睢山上道士(黄)阮丘丘与璜七物药,日服九丸。百日,病下如肝脾者数斗与《老君黄庭经》,令日读三过,通之,能思其意,如此,至武帝末故在焉。”又《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九《黄庭真人传》云:黄庭真人王探,字养伯,太原人也,常以朝元炼藏,吐故纳新为务仙人赵先生遂授以黄庭内修之诀及泽泻丸方。依按累月,顿觉神异,年九十一岁,以汉武帝元朔六年戊午正月,西灵金母遣仙官下迎授书为太极真人。汉武帝好神仙,故皆托之於武帝之世。如拂去其飘忽无据的仙气。联系东汉以还黄老道的迅速传播,以及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边韶奉桓帝之命作《老子铭》已有“出入丹庐,上下黄庭”等语之史实。可见当时丹庐、黄庭、道教、老子早已紧密联系在一起。缘此而来体味“黄庭内修诀”、“《老君黄庭经》”之名称,似乎不应该感到不可思议。降及汉末曹魏,张鲁统治汉中数十年,大行五斗米道。张亡后,诸祭酒不能统一於一人领导,遂有人申饬戒令,此即今见《道藏》所收《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中的《大道家教令》,该教令作於公元255年,令有“何以《想尔》《妙真》,三灵七言”、“《妙真》自我所作,《黄庭》三灵七言,皆训喻本经,为《道德》之光华”诸语,此已足探知由“黄庭内修诀”到《黄庭经》的发展历程。

由《大道家教令》所述可以确信,公元255年,《外景经》已定型,并已作为天师道内部的教科书。而该年,被奉为上清第一代太师的魏夫人已3岁。夫人后为天师道祭酒,在上清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许多文献的记载都从不同角度透露出夫人曾为《黄庭》作过注疏之类的传,故知《内景经》应是魏夫人所作或经其加工润饰而流传下来的。

内容介绍

临本传世

综述

《黄庭经》有诸多名家临本传世,如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等,他们均从中探究王书的路数,得到美的启示。然而也有人认为小楷《黄庭经》笔法不类王羲之,因此亦有真伪之辨。《黄庭经》引,王羲之书,小楷,一百行。原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 因此,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现今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内容

《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经典,也被内丹家奉为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属于洞玄部。现传《黄庭经》有《黄庭外景玉经》、《黄庭内景玉经》、《黄庭中景玉经》三种,因中经出现较晚,可以暂置不论。书中认为人体各处都有神仙,首次提出了三丹田的理论。介绍了许多存思观想的方法。关于内外经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相互关系,向来有多种说法。

《黄庭经》是中国道教重要的经典,它包括《黄庭外景经》和《黄庭内景经》,统称《黄庭经》。传说是西晋王朝(公元265-317年)时天师道著名的女道士魏华存创作的。据考证应是男仙所著。其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解剖学以言养生,是医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产。但因其行文隐晦,多设喻,所以当时只在上层士人中流传。对后来的医药学,解剖学,养生学有巨大的影响与发展推动。

《黄庭经》其内容可以概括为:

(1)重点论述的问题有: 强调吐纳行气;勤于咽津滓海 时时保精、固精; 永持恬淡无欲;巩固守一之法。

(2)论述长生久视之道,分别论述人体各主要器管的大略及其主要生理作用。为了修炼得法,又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每部有八景神镇守,合称二十四真神;人如果能调养真气,就能消除疾病,长生不老。

(3)阐述黄庭三宫及三丹田与养生的密切关系。

(4)存思黄庭,炼养丹田,积精累气为宗旨,执行不殆为要诀。

历史

今人王明先生在《黄帝经考》中曾作详细考证,认为魏晋之际,民间已有私藏七言韵语体《黄庭》草本。大约在晋武帝太康九年(288年),女道士魏华存得到这个《黄庭》草本并加以注述;或有道士口授,华存笔录而写成定本《黄帝内景经》。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魏华存去世,《黄庭外景经》约在这前后问世,它是在《内经》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作者不祥。这是主张《内经》在《外经》之前出现。历史上也有人认为《内经》在《外经》之后出现的,如欧阳修等。

内外经

两者的关系

《内经》与《外经》旨意相通,这点是无疑问的。历来校注本经的较多,今所见最早注本为唐玄宗时隐士白履忠(号梁丘子)注的,收入《云笈七签》和《修真十书》,另有胡?、欧阳修、刘处玄、蒋慎修等都注过《黄庭经》,而清人董德宁《黄庭经发微》较晓畅易懂,陈撄宁《黄庭经讲义》分类诠释,解难释晦。

据《云笈七签》本,《内景经》共36章,每章以句首二字作为标题,正文计416句,2912字;《外景经》分上中下三部,计98句,686字。别本与此大略相同。经名“黄庭”一辞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正统道藏》染丘子注序:“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地中人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内者,心也;景者,象也。外象谕,即日月星辰云霞之象;内象谕,即血肉筋骨脏腑之象也。心居身内,存观一体之象色,故曰内景也。”王明《黄庭经考·释题》说:“按黄庭三宫,上宫脑中,中宫心中,下宫脾中,黄为中央之色,庭为四方之中,并具中义。内景者,含气养精,内视神象:似义取双关。”

今人陈撄宁认为庭乃阶前空地,故黄庭表示中空的意思,对人体而言就是脐内空处。总而言之,“黄”是中央之色(根据五行说: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土色为黄,故黄为中央之色),“庭”指四方之中,或指阶前空地,“黄庭”即喻指道家内修功夫的中空现象。

《内景经》

《内景经》又名《太上琴心文》、《东华玉篇》、《大帝金书》。历代称它是魏晋间道士养生之书,其实它远在一般药物养身、术数延命之类书之上,而是一部继承汉代“五脏神”之说,以身体脏腑各有所主的理论为基础,结合道教人身百脉关窍各有司神之说,以七言韵文的形式,注重以“存思”为主的修炼要诀。因它是早期上清派崇奉的经典,故又称《上清黄庭内景玉经》。

《内景经》包含着一些医学理论,分别论述了人体各主要器官的大致情状以及主要生理功能,其中有十四章着重阐述了人体五脏及胆腑的生理作用。经中认为心是脏腑之王,能知寒热、和营卫、通血脉、调阴阳;心开窃于口舌,能吐纳五脏之气,识别五行之味。所以人能心安,就可以体和无病身不枯。肝主谋虑,藏血、魂魄之居。

内容

经中认为肝开窍于目,如日月之明,五行之关镜。肝气上与三焦气合,下为口中津液,津液过玄膺、明堂入丹田,真气流布,百骸受润,则无疾病。脾为仓廪之本,纳谷物生味道,化糟粕。它认为脾居中央,横在胃上,外应脸色;脾胃相合供应营养,那么血脉通畅,筋骨强健、肌肤丰润、营养全躯,就能延年益寿。故它重视脾的功能,称脾为下黄庭宫、人体的根本、五脏的要枢。肺为气之本,开窍于鼻,布气于七窍,主耳目聪明。认为肺气起自三焦,能调理五脏之元气,人若能把津液吞进丹田,那么肤色亮泽,百脉通畅,齿坚发黑,不会衰老。肾者精之处,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骨。经中认为肾主五脏六腑、九窃津液之相连,开窍于耳,肾气充足,则耳聪目明,筋强骨健、百脉通畅。又肾藏精,认为人若止精可长寿。经文认为,胆主决断,为六腑之精。人若胆、力互用,能摄虎兵。又认为胆外名于眉目之间,喜怒皆行此处,愤则发上冲冠。

观点

《内景经》又吸收《河上公老子章句》及《太平经》中“五脏神”的观念,发展为三部八景二十四神之说,认为人体各部位都有神灵居住。三部八景二十四神,是指将人身分为上元宫、中元宫、下元宫三部分,每部分的元宫都有八景神镇守,即上部八景神镇在人身上元宫中,中部八景神镇在人身中元宫中,下部八景神镇在下元宫中。经中认为人们若能存思三部八景二十四神,则三田五脏的真气调和,不会有疾病,甚至能乘云升仙。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神的名字并非随意起的,而是根据人身各器官的功能、所处方位以及颜色、状态等,加以提炼概括成的。如对面部七神的介绍:“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伦”;“齿神■峰字罗千”。

这些神名都是对相应器官进行形象的概括,各具特色。经中认为,人体正是靠这些神的主宰,才是以维持生理活动正常地进行,才能“形与神具”。这些神有别于超自然力量的神,而是主宰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神”。这也反映出古时人们对人体器官功能的一些正确认识,但他们却将人体器官功能的主宰归结于神,是明显错误的。

存思法

《内景经》还对《存思法》进行详细阐述。早期道教《太平经》中就有存思五脏神万病都可消除的说法,《内景经》继承这一思想并加以进一步发挥。认为“存思百念视节度”,即要求存思身中百神,呼吸上下如一而除杂念。并认为“可用存思登虚空”,这是把存思之法当作学仙之道。可以说,存思是道教上清派典型的修炼方法,也是《内景经》的核心内容。所谓存思之法,《内景经》中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指存思身内诸神,另外指存思身外之物。

内容

道教认为人体多神,而以五脏神为主,故重视存思五脏神的色、形、气、服饰、姓名等。《内景经》对于存思心、肝、脾、肺、肾等五脏神,都分别加以论述,其中对存思心神的论述最多。如经中述道:“心典一体五藏(脏)王,动静念之道德行,清洁善气自明光,坐起吾俱共栋梁,昼日曜景暮闭藏,通利华精调阴阳。”这是认为心有神灵,且是五脏之王,倘若经常存思心神,那么阴阳和顺,脏腑调匀,均无疾病。存思肝神:“肝气郁勃清且长,罗列六府生三光,……五色云气纷青葱,闭目内眄自相望。”

肝属东方木位,主青,故肝气旺盛清而且长时,如东方之木主春,肝为生气之本,闭目冥想生气遍照体内五脏之腑,与脏腑相应,上为五色云,如日月星辰光亮明彻,久久即可自己内视脏腑。“内视”是存思法中一种重要思想,就是指修炼者闭目存思,潜神入定后,内观形体,神气充溢而使体内朗然洞彻的景象。关于存思脾神:“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治明堂,……黄衣紫带龙虎章,长精益命赖君王,三呼我名神自通。”脾居中宫,存思脾神,即可增长精气,延长寿命,心虚洞鉴,神灵自通。关于存思肺神:“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云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同之不己形不滞。”肺为金宫,在五脏之上,状似华盖。

童子、白云都是指肺神。当喘息不定呼吸不畅、身体不快时,就赶紧存思肺神,便能调和六气而无灾害,常用此道,可保形体不枯衰。关于存思肾神:“肾部之宫玄阙园,中有童子冥上玄,……苍锦云衣舞龙幡,……百病千灾急当存,两部水王对门生,使人长生■九天。”肾为水宫。玄阙园,喻指肾之外形。童子、水王都是指肾神。当人正生病时,就应立即存思肾神,这样便能逢凶化吉,免除疾病而能升天成仙。

历史

“三丹田” 《内景经》提出“三丹田”之说。关于三丹田之名,在此经之前的早期道教籍中尚未出现。《太平经》、《大洞真经》提到泥丸、心、脐等与之相关的名称,只有到了《内景经》才明确提出“三丹田”的概念。丹田有上、中、下之分,故合作“三田”。每一丹田中各居着一位神,故有“三神”。又因丹田之室,方圆一寸,故称寸田,下面分别简介三丹田。

三丹田

上丹田

眉间内入三寸为上丹田宫,也叫泥丸宫。“泥丸百节皆有神,……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同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俱脑中,列位次坐向外方”,讲的是泥丸宫在一身之首,是百神之主,泥丸百节都有神,它们都受脑主持而排定坐次,泥丸九真都穿紫衣罗裳,人们只要意守上丹田,存思九真神,就可以延寿不老。

中丹田

就是指心,又叫绛宫。经中述道:“六腑五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讲的是,六腑五脏息息相关,共同维持人体正常运转,它们各有所辖,有不同的运作方式,但都受心主宰,故心存则五脏六腑听令而正常运行。人们若意守中丹田,存思不舍,自会长生。

下丹田

又叫气海、精门、名关元、命门等,在脐下三寸处。经中讲述下丹田的重要性:“或精或胎别执方,核孩合延生华芒。”道经认为下丹田是人命的根基、阴阳的门户、五气的本元;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胎之处,内有真神赤子居住,故称下丹田为“命门”、“生门”或“生宫”。“核孩”,指宫中的阴阳神名,也叫“伯桃”,字“合延”。人们若意守下丹田,存思阴阳之神,则阴阳之气不衰,生命不枯。

三黄庭

与三丹田相对应,《内景经》还提出三黄庭之说。上黄庭宫在脑中,与上丹田相应;中黄庭宫也与中丹田一致,都在心中;只是下黄庭宫在脾中,与下丹田不一致。总而言之,《内景经》就是以三丹田和三黄庭为枢纽,注重存思三部八景二十四真神,强调积累精气作为长生要诀,即“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

黄庭经

外景经

内容以七言韵文的形式,叙写修炼存思法的要诀,但文风略有不同。语言要简明平易些,语词清显,意义通畅。《外景经》原不分章,务成子注本分为上、中、下三部,至于与《内景经》内容相同的就不再介绍,下面就与《内景经》不同而较重要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加以介绍。

一是关于吐纳行气的方法。强调这方面的内容,如“象龟引气至灵根”,“呼吸庐间入丹田”,讲的是人应当效法长寿之龟,引气到丹田,以保持体内元气。又如:“人尽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呼吸庐间以自偿,子保完坚身受庆”,讲的是常人都吃五谷,品五味,而修炼黄庭经者的形状只食太和阴阳气,以充实体内元气,经常这样做,就会使元气充足,神气合一身体健康无损。

二是关于咽津和宝精、固精的问题。道教常称津液为玉液、玉浆、醴泉、灵液等,认为此液由炼气而产生,是五脏之精华,甜美清香。若人们勤加修炼,漱津咽液,那么就以去病防病,强健身体。《外景经》很重视津液的作用,如“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老不衰”,“津液醴泉通六腑,随鼻上下开两耳,窥视天地存童子,调和精华治发齿,颜色光泽不复白”,可见经常叩齿咽津,可使齿坚发亮,童颜常驻,其妙无穷。历来道经甚重视宝精、固精的问题,《太平经》主张“人欲寿,当爱气尊神重精”,《内景经》也强调说:“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外景经》也强调固精、宝精的意义,如“长生要慎房中急,弃捐淫俗专子精……闭子精门可长活”,“急固子精以自持,……精神还归老复壮”。

三是恬淡无欲的思想。《外景经》反复强调这种思想,并在数处加以阐述:“物有自然道不烦,重拱无为身体安,虚无之居在帏间,寂寞廓然口不言”,“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自乐何思虚”,“近存子身还自守,清静无为神留止”,“恬淡无欲养华茎,服食玄气可遂生”等等,这些都强调修炼者要恬淡无欲,清静无为、虚静自守。这些思想是对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思想加以继承,并有所发展,运用于存思修炼中。

内景经

《内景经》在改写《外景经》的内容上,除了主要讲存思身内之神以外,还讲到存思身外之物,即存思日月星辰。大致过程是:调整体内元气,使与所摄取的日月星辰的外气相结合。经中数处讲到此法,“出日入月呼吸存”,“高奔日月吾上道,郁仪结■善相保,乃见玉清虚无老,可以回颜填血脑。”存思日月星辰,便有相应的仙人相保,就可以返还章颜,让精气充沛血脉脑际。

无论是存思身内诸神,还是存思身外日月星辰,《内景经》强调修炼存思之法必须精诚苦修,“至道不烦决存真”,“能存玄真万事毕,一身精神不可失”,“昼夜七日思勿眠,子能行此可长存,积功成炼非自然,是由精诚亦由专”,这些都强调修炼要专心一臻致、矢志不移,也只有如此,才能得以登仙入道。以上大致介绍了《内景经》的主要内容。

作者介绍

麻姑仙境之“南岳夫人”魏华存侍女一瞥魏华存(Wei Huacun)

魏华存(251~334) 女,字贤安,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人,西晋司徒文康公魏舒之女。幼而好道,常服气辟谷,摄生修静,志慕神仙。24岁适南阳掾刘文,生二子刘璞、刘瑕。其心期幽隐,更求神书秘籍,斋于别寝,谨修道法。西晋建兴五年(318)夏天,来到南岳衡山集贤峰下紫虚阁修道,凡16年,为湖南最早的传播道教者。道家之《元始大洞真经》三卷、《元始大洞玉经疏要十二义》一卷、《大洞玉经坛仪》一卷和《总论》一卷,均属魏华存所疏义。东晋咸和九年(334),在黄庭观侧的一块大石头上白日飞升,其石尚在,称“飞升石”。历代南岳志和衡阳地方志都对魏华存的事迹有所记载,陶弘景著《真浩》中称魏华存为“魏夫人”,后世习惯称魏华存为“南岳夫人”。李白《送女道士褚三清往南岳诗》中有“倦寻向南岳,应见魏夫人”句,杜甫《望岳》中亦有“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句。宋仁宗赐魏华存“紫虚元君”称号,故又称魏元君。宋哲宗封为“高元宸照紫虚元道真君”。她还擅长书法,黄庭观墙壁上刻有其亲笔所书《上清黄庭内景经》。《黄庭经》为道教修持内丹的重要经典之一,在中国道教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促成了中国道教上清派的产生。

但据现代道学者考证,此经初作乃出自男仙之笔,早在汉武帝之前,黄庭经已经流世,只是不为人所知。

鉴赏评价

概述

《黄庭经》中的存思法,是古代道教推行的主要修炼方法之一,由于注重意念,静思默想,简便易行,很适合士大夫的口胃,故东晋以来,在社会上广为流传。《黄庭经》所述的一些内修养生之术,与《周易参同契》的炼丹之道相结合,在唐宋时期流变为内丹道,成为中唐以后道教炼丹养生方术的主流,所以《黄庭经》与《周易参同契》都对后代道教产生重要影响。不过,中唐以后道教传播《黄庭经》与晋南北朝大不相同,晋南北朝重默诵,中唐以后则不断有人为之作注,加以诠释。

注家略可分为两类,一类注重脏腑的性状、功能及调护方法,以生理结构和医药知识为主。如晚唐胡?《黄庭内景经五脏六腑补泻图》;绝大多数注家属于另一类,以内修术或内丹道来解释《黄庭经》,如欧阳修、白履忠等。此外,有不少文士也甚喜欢该经,如晋代的王羲之给道士书写《内景经》,而且仿其句式作辞赞,陆游更有诗句赞道:“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黄庭经》在历史上先后被禁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北周武帝并禁佛道时受劫难。从内容上讲,《黄庭经》已完全排除了早期道书中反映民众愿望和要求的政治思想,主要讲长生久视之道,按理不会触犯统治阶级利益,也不会带来消极的社会影响,故它完全是公元六世纪那场大辩论后佛道两教受禁的牺牲品。《黄庭经》在元代又一次被禁。

多种版本

现传《黄庭经》有内景、外景、中景三种。一般认为中景经出世较晚,故通常所说《黄庭经》未包括《中景经》在内据《内景经》卷上梁丘子注说,黄为中央之色,庭为四方之中,外指天中地中人中,内指脑中心中脾中,故称「黄庭」。心居身内,存观一体的象色,故称内景。所谓黄庭之景,实指道教修炼时产生的景象。

《外景》与《内景》先後出现於两晋,据称由晋代魏华存夫人所传。《黄庭经》以七言歌诀形式描述道教的修炼与养生学说,是道教思想与古医学结合的修真书。《黄庭经》为道教茅山宗的主要经典,在道教中十分盛行,後成为全真道功课之一。它为现代养生学提供了重要考价值。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静好经验 】编辑上传提供,词条属于开放词条,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黄庭经》】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本站不提供观看和下载,请支持正版!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
词条所在榜单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道教十大著名经书 道教十三经分别是哪些
道教经书是指指道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卷帙浩繁的经籍书文。那么道教有哪些经书呢?道教十三经分别是哪些?本文盘点了道教十大著名经书,分别...
中国十大道教入门书籍盘点 道教入门应该看什么书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那么道教入...
MAIGOO原创 宗教书籍 宗教信仰 道教
5.9万+
佛教十大经书 学佛必读的十大经典佛经 佛教影响最大的佛经盘点
佛经一般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你知道学佛必读的经典佛经有哪些吗?本文盘点了佛教十大经书,分别是《心经》、《金刚经》、《无量寿经》、《圆觉经...
MAIGOO原创 宗教书籍 佛教 佛教经书
12万+
佛教十大长咒 佛教最长的咒语有哪些 你知道几个
佛教的咒语,又名陀罗尼,意译总持、能持、能遮。你知道佛教最长的咒语有哪些吗?常念这些咒语有什么用呢?本文盘点了佛教十大长咒,其中包括观世音菩...
佛教十大短咒 佛教最短的咒语有哪些 大多数人都知道
咒语除了宗教上认为的那种意义之外,还有一种作用就是自我暗示,自我激励,战胜自己。你知道佛教最短的咒语有哪些吗?本文盘点了佛教十大短咒,包括六...
儒家十大经典经书排名 儒家十三经分别是哪些 看这些书有什么好处
儒家经典又称儒家典籍,是儒家学派的典范之作,被世人奉为“经”,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儒家经典主要有十三经,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
伊斯兰教五大经典书籍 穆斯林必读书籍你知道多少 不只是有古兰经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教之一,在世界拥有无数的信众,那么你知道有关伊斯兰教的经典书籍有哪些吗?本篇文章为你带来了伊斯兰教五大经典书籍,这其中包括...
MAIGOO原创 宗教信仰 书刊/阅读 宗教书籍
3.7万+
佛教十大菩萨心咒 著名的菩萨心咒 常念可得菩萨保佑
佛教是中国最盛行的宗教之一,大家对于各大菩萨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一些菩萨心咒更是有着神奇的作用,菩萨心咒是佛教中菩萨用来引导及教化信徒的心灵...
MAIGOO原创 宗教书籍 宗教信仰 佛教
3.6万+
十大基督教经典书籍 基督教经典文学著作 除了圣经你还知道什么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教众,其出品的经典文学数不胜数,那么你知道基督教景点著作有哪些吗?本篇文章MAIgoo小编为你带来十大...
MAIGOO原创 宗教信仰 书刊/阅读 电子书
3.4万+
佛教公认的三大咒十小咒 佛教十小咒全文 十小咒教念
佛教公认的三大咒十小咒是佛门弟子最常修持的佛教经典,那十小咒、三大咒有哪些呢?三大咒包括:大悲咒、楞严咒、尊胜咒,十小咒则是:准提神咒、药师...
MAIGOO原创 宗教书籍 宗教信仰 佛教
2.7万+
天主教十大经典书籍 与天主教相关的文学著作 除了圣经还有哪些
天主教是全球最大的宗教组织之一,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信仰的源泉。那么你知道关于天主教的书有哪些吗?本篇文章maigoo小编为你带来天主教十大经...
MAIGOO原创 宗教信仰 书刊/阅读 图书
9935
世界最受欢迎的十大宗教类书籍 与三大教相关的书 你知道几部
宗教是人类信仰与精神寄托的一个重要归属地,世界上最著名的宗教有佛家、基督教、伊斯兰教,那么你知道著名的宗教类的书籍有哪些吗?本篇文章MAIg...
MAIGOO原创 宗教信仰 书刊/阅读 宗教书籍
1.9万+
【宗教书籍】佛教书籍_十大佛经_佛咒_菩萨心咒_道教经书_儒家经典
宗教是人们祈求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的心灵寄托,正确的宗教信仰能指导、修正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宗教思想玄奥精微,而宗教书籍体现了...
世界十大宗教经典圣书盘点 世界十大宗教圣书
宗教圣书是宗教方面的神圣经书,占了世界文献的一大部分。不同的宗教,有各自的宗教书籍,就是各种宗教的圣书。本文将盘点世界十大宗教的经典圣书,有...
佛教十大入门书籍盘点 佛教入门应该看什么书
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
MAIGOO原创 宗教书籍 宗教信仰 图书
1.5万+
犹太教四大经典书籍 最古老的宗教文学著作 你知道几部
犹太教是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基督教的起源就与犹太教有不可磨灭的关系,现在世界上流传犹太教书籍非常...
法家十大经典著作 法家四大名著是哪些 法家的代表性典籍大全
作为诸子百家之一的法家,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是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而当代中国法律的诞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法家...
MAIGOO原创 图书 古代 小说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