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乐毅论
#书法作品# 0 0
《乐毅论》是王羲之的楷书书法作品,其原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夏侯玄的一篇文章,在王羲之晚年时曾书写《乐毅论》小楷44行,为儿子王献之作练字时的法帖,创作时极为用心,饱含王羲之对儿子在书法进步上的殷殷期待,同时也是王羲之书法作品中的精华所在。《乐毅论》的真迹早已不存在了,现存世刻本有多种,以《秘阁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 中文名: 乐毅论
  • 类型: 小楷
  • 作者: 王羲之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乐毅论》共四十四行,小楷。是王羲之的楷书书法作品。原作者为夏侯玄,真迹早已不存,一说真迹战乱时为咸阳老妪投于灶火,一说唐太宗所收。现存世刻本有多种,以《秘阁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王羲之书。小楷。褚遂良在《晋右军王羲之书目》将其列为第一。梁陶弘景说:“右军名迹,合有数首:《黄庭经》、《曹娥碑》、《乐毅论》是也。”王羲之书皆有真迹,惟此帖只有石刻。

《乐毅论》是三国时期魏夏侯玄(字泰初)撰写的一篇文章,文中论述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传王羲之抄写这篇文章,是书付其子官奴的。有人考证说,官奴是王献之。这一书迹,早在去东晋未远的南朝曾被论及。梁武帝在与陶弘景讨论内府所藏的这篇书迹时说:“逸少迹无甚极细书,《乐毅论》乃微粗健,恐非真迹”,陶弘景表示赞同,曰:“《乐毅论》愚心近甚疑是摹而不敢轻言,今旨以为非真,窃自信颇涉有悟。”那么,梁朝内府的藏本,宜是摹本而非真迹。

尽管如此,陈、隋之际释智永却视《乐毅论》为王羲之正书第一。据他说:“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陈天嘉(650——565)中,人得以献文帝,帝赐始兴王,王作牧境中,即以见示。吾昔闻其妙,今睹其真,阅玩良久,匪朝伊夕。始兴薨後,仍属废帝。废帝既殁,又属余杭公主,公主以帝王所重,恒加宝爱,陈世诸王,皆求不得。及天下一统,四海同文,处处追寻,累载方得。”

唐朝初年,《乐毅论》入於内府,曾经褚遂良检校鉴定,认定为真迹。褚氏著录内府所收王羲之书迹,为《右军书目》,列《乐毅论》为王氏正书第一,并注明“四十四行,书付官奴”。唐太宗最为宝重的书迹是《兰亭序》与《乐毅论》。唐内府收藏的《乐毅论》,最初摹拓分赐大臣是在贞观年间。褚遂良《榻本(乐毅论)记》曰:贞观十三年(639)四月九日,命直弘文馆冯承素摹榻,分赐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侯君集、魏徵、杨师道六人,“于是在外乃有六本。”武平一《徐氏法书记》载:“至高宗又敕冯承素、诸葛贞榻《乐毅论》及杂帖数本,赐长孙无忌等六人,在外方有。”摹本的传布范围,限於皇亲国戚或近侍大臣而已,世人罕见其貌。

《乐毅论》墨迹本今已不传,真迹则更不待言了。据唐韦述《叙书录》称,内府所藏的《乐毅论》,“长安、神龙之际,太平安乐公主奏借出外拓写”,“因此遂失所在”。徐浩《古迹记》记载得更为具体一些,曰:後归武则天女太平公主,其後为一咸阳老妪窃去,县吏寻觉,老妪投之灶下,真迹遂永绝於世。宋朝程大昌肯定了这一说法,其所著《考古编》卷八谓:“开元五年(717)裒大王真迹为百五十八卷,以《黄庭经》为正书第一,无《兰亭》、《乐毅》,则开元时真本不存明矣。今世传本,必是摹榻,又未必正是当时传本。按,褚遂良、武平一皆言贞观中尝敕冯承素等榻本赐长孙无忌等六人,人间遂有六本,其内本之经褚河南叙录者,凡接缝及卷首、卷尾皆印‘贞观二年’以识。今传本又皆无之,知是榻非原榻不疑也。”《宣和书谱》著录的《乐毅论》,恐怕就是程大昌所指的非原榻的再榻本。

另外,宋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七中还提出一新说,他认为“王羲之书,旧传惟《乐毅论》乃羲之亲书於石,其他皆纸素所传。唐太宗裒聚二王墨迹,惟《乐毅论》石本在。其後随太宗人昭陵。朱梁时,耀州节度使温韬发昭陵得之,复传人间。或曰‘公主以伪本易之,元石曾入旷」。本朝高绅学士家,皇佑中绅之子高安世为钱塘主簿,《乐毅论》在其家,予尝见之。时石已破缺,末后独有一‘海’字者是也。其後十余年,安世在苏州,石已破为数片,以铁束之,後安世死,石不知所在。或云‘苏州一富家得之。’亦不复见。今传《乐毅论》,皆摹本也。笔画无复昔之清劲。羲之小楷字於此殆绝,《遗教经》之类,皆非其比也。”沈括此说实际上是把传世的石刻榻本追认到王羲之那里,以他所见的刻石为原石。权作一说存之。

内容介绍

原文

夏侯泰初

世人多以乐毅不时拔莒即墨为劣是以叙而论之。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必迂廻而难通,然后已焉可也,今乐氏之趣或者其未尽乎,而多劣之。是使前贤失指于将来不亦惜哉,观乐生遗燕惠王书,其殆庶乎机,合乎道以终始者与,其喻昭王曰:伊尹放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是存大业于至公,而以天下为心者也,夫欲极道之量,务以天下为心者,必致其主於盛隆,合其趣於先王,苟君臣同符,斯大业定矣。于斯时也,乐生之志,千载一遇也,亦将行千载一隆之道,岂其局迹当时,止於兼并而已哉,夫兼并者非乐生之所屑,强燕而废道,又非乐生之所求也。不屑苟得则心无近事,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则举齐之事,所以运其机而动四海也,夫讨齐以明燕主之义,此兵不兴于为利矣。围城而害不加於百姓,此仁心著於遐迩矣,举国不谋其功,除暴不以威力,此至德令於天下矣;迈全德以率列国,则几於汤武之事矣,乐生方恢大纲,以纵二城,牧民明信,以待其弊,使即墨莒人,顾仇其上,愿释干戈,赖我犹亲,善守之智,无所之施,然则求仁得仁,即墨大夫之义也,任穷则从,微子适周之道也,开弥广之路,以待田单之徒,长容善之风,以申齐士之志。使夫忠者遂节,通者义著,昭之东海,属之华裔。我泽如春,下应如草,道光宇宙,贤者托心,邻国倾慕,四海延颈,思戴燕主,仰望风声,二城必从,则王业隆矣,虽淹留於两邑,乃致速於天下,不幸之变,世所不图,败於垂成,时运固然,若乃逼之以威,劫之以兵,则攻取之事,求欲速之功,使燕齐之士流血于二城之间,侈杀伤之残,示四国之人,是纵暴易乱,贪以成私,邻国望之,其犹犲虎。既大堕称兵之义,而丧济弱之仁,亏齐士之节,废廉善之风,掩宏通之度,弃王德之隆,虽二城几于可拔,覇王之事,逝其远矣。然则燕虽兼齐,其与世主,何以殊哉?其与邻敌,何以相倾?乐生岂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顾城拔而业乖,岂不知不速之致变(哉),顾业乖与变同,由是言之,乐生之不屠二城,其亦未可量也。

译文

世人大多认为乐毅不能按时攻克即墨是错误的,因此,(我在此)记叙并论述他。

探求古代贤能的心意,应该先从大的方面和远的方面想,一定是(先感觉)曲折难懂,然后方可领会啊。如今(对)乐毅之事的曲折有人还未能彻底了解,因而大多认为他错了。这样让前代贤人在将来被人误解不是很可惜吗,看乐毅赠给燕惠王的信,他大概在谋略上是差不多了,合乎于仁道而且能始终如一。他告喻昭王说:伊尹流放太甲而没有猜疑,太甲被流放而没有抱怨,这是(因为)把大业放在最公正之处,并且是以天下为考虑了。如果想极尽仁道的度量,一定要以天下为己任,一定要使得他的君主兴盛发达,与先君情趣相合,君臣同心协力,这样,大业就能稳定了。在这个时候,乐毅的志向,是千年一遇啊,也将推行千年一遇的崇高仁道。哪里是他拘泥于时局,仅仅为满足兼并呢,兼并(齐鲁)不是乐毅所希望的,使燕国强大而废除仁道,也不是乐毅所希望的。不屑于苟且有成,也就心中没有眼前的小事情了,不渴求小的收获,这是意在一统天下啊。这样看来,攻打齐国是要借此机会来撼动天下,讨伐齐国的目的是要阐明燕王的仁义,没有动用武力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包围城池而没有加害于百姓,这样仁慈之心将传播很远,攻打别国不为谋求(私人)功劳,除掉暴君不用武力,这样,最高尚的美德就能普遍天下;率领其他诸侯国倡导仁道,近乎于商汤和周武王了,乐毅恰好弘扬仁道,放弃(攻打)两个城市,让百姓安生,表明诚信,来等待他们(齐国)出现弊端,使得即墨县和莒县的百姓回头怨恨自己的国君,(最后)愿意放下兵器,像亲人一样依赖我们。善于守卫的智慧,(是)不要随便做什么事情,这样,想要仁道就能得到仁道,(也是)即墨士大夫的仁义啊。责任到了尽头就会随从,这是微子顺从周朝的道理啊。开通更广阔的渠道,来等待田单一类人(降服),助长容纳善良的风气,申明齐国士人的志向。使忠诚的人实现节操,明理的人显著道义,天下昭彰,传给后世。我的恩泽就像春光,百姓就如春草,道义光耀宇宙,贤能之人托付真心,邻国之人倾心羡慕,天下向往,(都)想推戴燕王。随着众人的呼声,两座城邑一定会降服,这样,霸王之业就可实现。即使停留在两城,也会很快告喻天下。不幸发生变故,在当时形势是不希望的,功败垂成,乃是命中注定。如果用威势逼迫,用武力攻打,则攻城只为求的暂时的功劳,让燕国和齐国的士人在两座城池间流血,拼杀形成很多伤残,让四个国家的人来看,这样(是)用放纵残暴替换战乱,贪婪私利,邻国看到,我们就成了豺狼。既丢失了用兵的意义,也丧失了扶弱的仁道,使齐国士人节操受损,废除清廉优良作风。遮掩博大的度量,丢弃的是崇高的王道,即使两座城池能够攻克,称霸天下的事情也背离很远了。再说,燕国即使兼并了齐国,对世人又如何诛伐?与(原来的)邻敌又怎样相处?乐毅难道不知攻克两城很容易么,只是考虑到城池攻克时也就背离霸业了;难道不知不能迅速攻克会产生变故?只是考虑到背离了霸业与产生变故是一样的。因此说来,乐毅没有屠戮两座城池,那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注:田单(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名单,临淄人,汉族,战国时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任齐都临淄的市掾(秘书)。生卒年不详,后来到赵国作将相。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出兵攻占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田单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

其他信息

拓本

越州石氏本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传为宋高绅任湖北转运使时得《乐毅论》刻本残石於秣陵,石存前半段二十余行。沈括尝亲见,并认为是王羲之亲书於石的刻石。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四亦有类似沈括之说的记载:“右《乐毅论》石,在故高绅学士家。绅死,人初不知惜,好事者往往就阅,或模传其本,其家遂秘密之,渐为难得。後其子弟以其石质钱於富人,而富人家失火,遂焚其石,今无复有本矣。”传世的《乐毅论》,皆摹刻本。著名者,南宋有越州石邦哲《越州石氏帖》本,明朝有文氏《停云馆帖》本、陈巗《玉烟堂帖》本、吴廷《余清斋帖》本、王肯堂《郁冈斋帖》本,清朝有冯铨《快雪堂帖》本。《越州石氏帖》本,仅存二十九行,帖首第一至五行下方缺一角,第一行“初”字,第二行“为劣是以叙而”六字,第四行“必迂回”三字,第五行“其”字。第二十九行仅剩行末“海”字,亦称“海字本”,与沈括所记相符,当是据高绅所藏残石旧本摹刻。

余清斋帖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余清斋帖》乃吴廷摹刻於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摹刻皆精善,可惜刻於木板。但仍然是明朝丛帖名刻,杨守敬认为“出明代诸集帖之上。”今初榻本,比之《停云馆帖》等,尤为难得。其中《乐毅论》帖,未有“异僧权”三字,其下又增刻“永和四年十二月廿四日书付官奴”一行。《珊瑚网》卷一录董其昌跋“梁摹《乐毅论》真迹”云:“余所见《乐毅论》宋榻本,及唐贞观摹真迹,二本皆无'付官奴'三字,独此有之。”董氏所见,可能是吴廷收刻《乐毅论》所据的原本。又,“异”为隋朝朱异的押署,“僧权”为梁朝徐僧权的押署,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自古跋尾押署”条。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知识小玲 】编辑上传提供,词条属于开放词条,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乐毅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本站不提供观看和下载,请支持正版!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书法十大名帖 中国传世名帖赏析 古代书法字帖排名
中国书法文化源远流长,从大篆、小篆、隶书,至草书、楷书、行书等,都有历代书法大家的珍贵书法作品流传下来,那么中国传世名帖有哪些?古代最著名的...
中国十大最贵书法作品 拍价最高书法 一个字值一台法拉利
书法是中国汉字的一种传统艺术。从秦代统一汉字开始,书法就初露苗头,从古至今留下了大量不朽的作品,这些书法作品在拍卖会上更是有着不俗的表现,你...
天下十大行书 中国行书名帖排行 最有名的行书字帖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兼具楷书的实用性和草书的艺术性,始终是书法领域的显学,历代书法大家都留下了不少经典的行书作品,那么中国...
中国十大楷书 最有名的楷书字帖 中国楷书名帖大全
楷书是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并一直沿用至现代,可谓长盛不衰。历史上楷书大家有很多,都留下了不少经典的楷书作品,其中尤以楷书四大家“...
MAIGOO原创 字帖 名画字画书法 中国文化
1.1万+
中国十大隶书碑帖 经典隶书名帖排行 隶书最有名的碑刻
隶书始创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存世隶书作品多为碑刻、石刻及其拓本摹本,那么隶书最...
中国十大草书 历代草书名帖排行 草书最有名的字帖
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表现力最强、感染力最深的一种书体,尽管实用性不强,但绝对是最具魅力的字体。历史上草书大家有很多,都留下了不少经典的草书作...
中国十大篆书作品 经典篆书名帖排行 篆书最有名的碑帖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其中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一直被广泛用于篆刻和书法作品,尤以秦汉以及清代发展较为繁荣,流传...
中国最有名的十大碑帖 历代经典碑帖排行 古代著名碑帖有哪些
碑帖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可替代的艺术瑰宝,留下了从古至今无数名家的书迹,呈现出各种字体、各家流派的书法风格,实为中国书法之渊薮。那么古代著名碑帖...
赵孟頫十大书法代表作 赵孟頫书法最佳作品 赵孟頫书法作品大全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其书法于篆、隶、真、行、草诸体皆擅,尤以楷书、行书著称,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那么赵孟頫书法...
MAIGOO原创 字帖 名画字画书法 艺术作品
2.3万+
王羲之的代表作十大盘点 王羲之书法作品 书圣王羲之代表作
书圣王羲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东晋著名书法家,兼善隶、草、楷、行各体。他的书法平和自然,遒美健秀,自成一家,影响极其深远。王羲之最著名的作品当...
MAIGOO原创 名画字画书法 字帖 文人
3万+
苏轼十大书法代表作 苏轼最有名的书法作品 苏轼书法作品大全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其在书法上的造诣颇高,尤擅写行书、楷书,曾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与黄庭坚、米芾...
柳公权十大书法代表作 柳公权最著名的书法 柳公权经典书法作品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尤以楷书著称,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
MAIGOO原创 字帖 名画字画书法 艺术作品
2.4万+
米芾十大书法代表作 米芾最有名的书法字帖 米芾书法作品大全
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其书法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能达到乱真程度,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那...
欧阳询十大书法代表作 欧阳询最著名的书法 欧阳询书法作品大全
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其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尤擅楷书与行书,有“唐人楷书第一”...
MAIGOO原创 字帖 名画字画书法 艺术作品
1.1万+
黄庭坚十大书法代表作 黄庭坚最有名的书法 黄庭坚书法作品大全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其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尤擅写草书、行书,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那么黄庭坚书法代表作有哪些...
怀素十大书法代表作 怀素最有名的书法作品 怀素书法作品大全
怀素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尤擅草书,与“草圣”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那么怀素书法代...
褚遂良十大书法代表作 褚遂良最好的楷书作品 褚遂良书法作品大全
褚遂良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在书法结构上面的最大特点是扁方,为后世书...
张旭十大书法代表作 张旭最好的草书作品 草圣张旭书法作品大全
“草圣”张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那么...
虞世南十大书法代表作 虞世南最有名的作品 虞世南书法作品大全
虞世南是隋唐著名的书法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书法继承二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那么虞世南书法代...
蔡襄十大书法代表作 蔡襄最好的楷书作品 蔡襄书法作品大全
蔡襄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其书法理论重神、气、韵,尚古法而不炫奇斗巧,身兼尚法和尚意两种艺术追求,在中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