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中国工程院
#组织机构# 0 0
中国工程院,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亦是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国工程院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工程科技战略咨询为主攻方向,着力建设“创新引领、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致力于推动中国工程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服务。
详细介绍 PROFILE +

中国工程院(英文名称: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简称工程院)于1994年6月3日在北京成立,是中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中国工程院先后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生试点工作,实施了教育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课题研究、《中国制造2025》,举办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中国工程管理论坛、冶金与材料工程学术会议等论坛会议。

截至2021年11月,中国工程院共有院士971人、外籍院士111人,已故院士255人、已故外籍院士19人,建有7个专门委员会、9个学部。2019年9月,经党中央批准,十九届中央第四轮巡视将对中国工程院党组织开展常规巡视。

2021年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为971人,外籍院士总数为111人。

历史沿革

成立背景

早期舆论准备

1954年1月,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启动,1955年6月正式成立。

1981年夏,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在长春召开学部大会,提出了关于成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问题,当即责成学部常委中的张光斗、吴仲华、罗沛霖和师昌绪对其成立的必要性和初步方案进行讨论。随即在友谊宾馆开了几天的会,大家一致认为成立这一组织是必要的,并写了一个报告上报中央。

1982年9月17日,以张光斗、吴仲华、罗沛霖和师昌绪四个人的名义在《光明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实现四化必须发展工程科学技术》的文章,文中主题是为何必须大力发展工程科学技术和在中国如何大力发展工程科学技术。之后人民来函、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们时有动议转送中国科学院,不是要求成立中国工程科学院,就是建议扩大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的名额。

1983年,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一分为二,第一技术科学部由李薰兼主任,第二技术科学部王大珩做主任。不久,两个学部又合二为一,但学部委员增选配额仍按两个学部看待。

20世纪80年代中,在第一技术科学部副主任刘翔声的支持下,由金属所组织力量先后编辑出版了两本有关国外工程院及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情况介绍。

1991年6月,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向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CAETS)提出申请,最后以技术科学部不是一个独立组织,又具有官方色彩而没有被接纳。

1992年春,来自大学、科学院及产业部门的6位学部委员张光斗、王大珩、师昌绪、张维、侯祥麟、罗沛霖再一次提出《早日建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建议。这个建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报送中共中央办公厅,刊登于《综合与摘报》第54期(1992年5月8日)。江泽民总书记于5月11日批给温家宝同志“此事已提过不少次,看来要与各方面交换意见研究决策”。温家宝同志于次日批示“可否请中科院牵头商讨有关方面提出意见”。

从研究小组到筹备领导小组

1992年6月19日,召开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第二次常委(扩大)会议。学部联合办公室主任张玉台同志通报了关于成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筹备情况,并宣布以王大珩、张光斗为组长,以6位倡议人及学部正副主任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名为“中国工程院研究小组”。同时,林华、李苏、罗西北、陆俊武等同志写信给李鹏总理,建议组建中国工程科学院,总理批示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考虑。

1992年7月18日,在与研究小组成员交换意见的基础上,由周光召向中央及国务院领导提出了组建“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五条原则性意见,得到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温家宝、宋健及罗干同志的同意。8月形成第四稿“关于建立中国工程院的报告”,9月22日写出一个征求意见稿,分发技术科学部各位学部委员及数理学部、化学部、生物学部和地学部常委,最后返回的200余份意见中,一致同意组建中国工程院。11月10日形成了一个“关于建立中国工程院有关问题的汇报提纲”,在汇报提纲出台以后,第一个就是向国家科委领导进行了汇报。11月13日宋健主任、朱丽兰、惠永正副主任、国务院徐志坚副秘书长、尹志良局长及罗迎难处长听取了汇报,对内容没有实质性改动。

1992年12月初,研究小组相继走访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冶金部、化工部、石化总公司、航空航天部、核总、机电部、农业部、中国科协、国家教委等十几个单位征求了意见。12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组建中国工程科学院的初步方案。

1993年上半年,国务院领导指示,中国工程院的筹建工作改由国家科委为主,成立了以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葛能全副主任及国家科委基础研究与高技术司冯思健副司长为正副主任的办公室,于8月3日由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提出《关于建立中国工程院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

1994年2月25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关于建立中国工程院请示的通知》,并批准由宋健国务委员为“中国工程院筹备领导小组”组长的45个人筹备小组名单,中国工程院的组建工作正式开始。

成立以后

1994年6月3日,中国工程院在北京成立,同时设立院士制度。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

1995年,《中国工程院章程》正式通过。

1996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决定,今后两院院士大会同时同地联合举行,时间定在每逢双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

1997年,在英国召开的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CAETS)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顺利加入。

1998年11月10日,中国工程院主席团研究决定设立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

1999年2月25日,中国工程院决定成立《中国工程科学》杂志社,并创办《中国工程科学》杂志;4月8日,中国工程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11月8日《中国工程科学》创刊。

2000年9月25日,工程管理学部举行成立大会,首批院士32人;10月11日,2000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2001年,在中国工程院的主持下,召开了CAETS年会;7月,中国工程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委员会在上海成立;12月20日,产业工程科技委员会成立。

2002年3月3日,中国工程院产业工程科技委员会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交流与开发协会成立大会召开。

2003年10月,沈国舫代表中国工程院向浙江省“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家”授牌。

2004年8月23日,中国工程院产业工程科技委员会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交流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2005年1月13日,由工程院、中科院共同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的“振邦杯2004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在京揭晓。2月27日,由中国工程院出版委员会与人民交通出版社发起成立的中国土木、建筑与交通科技出版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4月29日,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在京成立。6月23日,中国工程院工程研究院所研究生教育学术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

2006年9月22日,中国工程院产业工程科技委员会表面活性剂研究开发促进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11月5日,徐匡迪院长和法国工程院院长Francois Guinot共同出席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揭牌仪式。

2007年3月,办公厅原综合处更名为行政后勤处,计划财务处更名为财务处;学部工作局原9个学部办公室调整合并为学部工作一处和学部工作二处,并成立咨询工作处;国际合作局原双边合作处、多边合作处调整为一处、二处,撤销咨询调研处;政策研究室原出版处更名为综合处,信息宣传处更名为宣传处(新闻办公室),新成立信息中心。

2008年6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书画社成立。

2009年4月,院机关召开工会成立大会,选举产生院机关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5日,工程院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

2014年3月8日,中国工程院与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能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工程院举行。3月14日,被评为“全国节能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2016年8月18日,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京联合召开“首都院士之家”揭牌仪式暨“院士怀柔行”见面会。

组织体系

机构概况

据2016年10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中国工程院由院士大会、主席团、院领导、7个专门委员会、9个学部、与内设机构等组成。

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院士参加,每逢公历双年份6月第一周举行。

主席团:院士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机构,主席团由院长、副院长、当然成员、各学部主任和若干名经院士大会直接选举的成员组成。院长为主席团执行主席,主持主席团会议。

专门委员会: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咨询工作委员会、科技合作委员会、学术与出版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产业工程科技委员会

学部: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农业学部,医药卫生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内设机构:办公厅(下设院长办公室、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办公室、行政后勤处(综合处)、政策研究处、宣传处、人事处、财务处、信息中心、知识中心办公室)、一局(下设教育处(综合处),咨询处,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办公室,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办公室,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办公室)、二局(下设增选处(综合处),科学道德处,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办公室,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办公室,农业学部办公室)、三局(下设科技合作处(综合处)、学术与出版办公室、主编室、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办公室、医药卫生学部办公室、工程管理学部办公室)、国际合作局(下设综合处、一处、二处)

公共支撑单位:中国工程院咨询服务中心、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战略研究联盟、各地院士工作服务中心

工程院士

院士数据概览

截至2021年11月,中国工程院共有院士887人,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28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30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11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23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99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0人,农业学部80人,医药卫生学部121人,工程管理学部64人(其中跨学部院士29人)。

院士大会

截至2014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已举办十二次。院士大会的职能为:审议并批准工程院的工作报告;制定和修订《中国工程院章程》;决定学部的设置与调整;选举院长、副院长及若干名主席团成员;开展学术活动,讨论重大工程科学技术问题;讨论、审议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提出的其它议题和议案。

院士增选

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的规定,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院士;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或在促进我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国籍专家、学者,可被提名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对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资深院士称号。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必要时,可提前或延后进行,并由主席团决定。外籍院士增选与中国国内院士增选同期进行,必须获得不少于五位院士的提名,外籍院士如取得了中国国籍,可转为本院院士。

截至2015年,院士增选共有1010人,外籍院士增选共有53人。其中,1994年院士增选96人,1995年院士增选222人,1996年院士增选20人、外籍院士增选7人,1997年院士增选116人,1999年院士增选112人,2001年院士增选81人、外籍院士7人,2003年院士增选58人、外籍院士增选4人,2005年院士增选50人、外籍院士增选6人,2007年院士增选32人、外籍院士增选3人,2009年院士增选48人、外籍院士增选6人,2011年院士增选54人、外籍院士增选6人,2013年院士增选51人、外籍院士增选6人,2015年院士增选70人、外籍院士增选8人。2019年,增选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

放弃、撤销院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三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其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的规定,院士加入外国国籍后,即为自动放弃院士称号。

《中国工程院章程》的规定: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违反科学道德或品行不端,严重影响院士群体和工程院声誉时,应劝其放弃院士称号。当院士的个人行为涉及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时,或涉及丧失科学道德,背离了院士标准时,应撤销其院士称号;院士本人提出辞去院士称号的辞呈,经主席团审查认可后生效,并通报全体院士。

国际交流

2014年4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默哈迈德先生访问中国工程院。

2016年1月25日,中哈制造业交流会在中国工程院218会议室召开。3月21日,中国工程院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10月12日,瑞典新任驻华大使林戴安女士访问中国工程院。

编制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中国工程院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根据《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和党中央对院士队伍建设及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中国工程院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为正部级。

第三条 本规定确定的主要职责、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是中国工程院机构职责权限、人员配备和工作运行的基本依据。

第四条 中国工程院负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工程科技领域院士队伍建设和战略咨询的政策及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中国工程院各项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开展本院院士(含外籍院士)增选和退出工作;加强院士队伍作风和学风建设。

(二)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程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战略咨询研究与评估,为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门、地方提供决策咨询建议。

(三)开展工程科技领域学术交流,加强学术引领;促进工程科技领域广泛合作;代表中国工程科技界参加相关国际组织活动。

(四)承办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五条 中国工程院设下列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机关党委)。负责机关日常运转,承担文秘、信息、安全、机要、保密、档案、督办、信访、新闻宣传、政务公开、财务、资产管理、内部审计、后勤管理等工作。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纪检、干部人事、机构编制、离退休干部等工作。

(二)一局。负责全院院士队伍建设统筹协调工作。拟订院士增选相关政策,承担组织开展全院院士增选和退出工作。承担院士队伍作风和学风建设工作。承担所联系学部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三)二局。负责全院战略咨询研究与评估工作的归口管理。研究拟订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草案,拟订相关工作规划计划草案,统筹推进规划计划的实施和绩效评估。承担所联系学部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四)三局。负责全院科技合作、学术活动和出版工作的归口管理。负责统筹院部、院地、院企等合作。拟订学术活动年度计划草案。牵头组织刊物建设及相关出版工作。承担所联系学部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五)国际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相关国际组织活动和有关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活动。联系服务外籍院士。承担涉港澳台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事宜。

第六条 中国工程院机关事业编制96名。设院长1名,副院长4名;司局级领导职数18名(含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1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

第七条 中国工程院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第八条 本规定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根据机构编制管理权限,由中国工程院决定、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备案的机构编制事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本规定自2021年6月13日起施行。

科学研究

科研成就

教育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

据2016年10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中国工程院每年从咨询研究经费中列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咨询研究专项,每年经费支持额度约300万元,用于资助院士及相关专家开展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咨询研究;教育部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列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基金,每年经费支持额度约300万元,用于资助高校教师和相关研究人员开展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基础研究。双方在每年年初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共同进行“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联合资助”项目的顶层设计,并研究确定年度资助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向。

专项项目的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在1年中由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联合进行中期检查。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一般项目共有22项课题通过评审。

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课题研究

据2016年10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教育委员会自成立以来,组织开展了十余项咨询课题研究,提出了50余项研究报告和咨询建议,“开发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中日韩工程教育比较研究”、“关于推进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的研究”、“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等咨询课题。

2006年,中国工程院启动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前期研究。在此基础上,2007年正式启动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重大咨询专项。该项目涉及院士、专家众多,分为12个分课题进行研究,并且还由香港理工大学承担其中一个分课题研究。项目进行过程中组织了各类规模的研讨会、交流会、论坛十余次。

2011年3月,启动中国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课题,2012年底结题。该课题分五个分课题组,分别是:(1)院校工程教育工程性与创新性问题研究;(2)工程研究院所与高校合作培养研究生问题研究;(3)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问题研究;(4)国外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及政策措施研究;(5)《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报告》。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

2013年,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共同组织开展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研究项目。2015年4月,《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一期)研究成果结集出版,成果共分四卷出版,包括一个综合卷、两个领域卷(含十三个领域)和一个专题卷(智能制造)。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2016年5月,《〈中国制造2025〉系列丛书》结集出版,共分七个分册,包括《〈中国制造2025〉解读——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报告集》、《智能制造》、《优质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强基》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同时,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会同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单位,基于“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中国2012-2014年制造强国进程作了进一步评价分析,形成了《2015年度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

学术论坛

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

于2016年8月,中国工程院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在西安举办第二届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论坛主题定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管理”。

2016年10月25至26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在西安召开,论坛的主题是“信息领域的颠覆性技术”。论坛由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承办。论坛第一天是大会交流,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更深层次的切磋机会,大会第二天,设“基础使能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与先进计算”等3个分论坛。

中国工程管理论坛

2007年-2016年,中国工程院先后10次举办中国工程管理论坛,“中国工程管理论坛2016”的主题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管理,中国专家学者与国际知名工程管理专家一起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基础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前沿问题,开展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区的学术研讨。

资源条件

数据资源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拥有环境科学叙词、环境科学叙词表英汉对照索引、环境科学叙词表附化合物名称、环境科学叙词表附国家地区、环境科学叙词表范畴索引、环境科学叙词表词族索引、污染治理技术(水类、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类、固体废弃物类、大气类)、危险物爆炸性环境污染事件、土壤污染典型案例、水体污染事件、各地雾霾暴发事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数据库、中文文摘、馆藏目录数据、海洋知识数据、地勘单位名录、Frontiers学术期刊数据库、能源科技成果、中草药文献作者库、制造业外文专利、化工专利、国际农业科研项目、医药卫生文献资源、中文文献库、外文文献库、商业构成库中的产品数据、信息技术专业百科库、海洋工程专业知识库、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数据库、图件数据库、术语百科2016、新材料技术等数据资源。

学术期刊

《Engineering》为季刊,是中国工程院院刊,是致力于展示工程领域最新成就的国际性期刊。主要设置News&Focus、Views&Comments、Research等栏目。发表各种原创论文,其领域包括:航空与航天科技、农业工程、建筑和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和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电气和电子工程、工程教育、工程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林业工程、岩土和地质工程、水利工程、信息和通信工程、仪器科技、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工程力学、冶金工程、采矿工程、造船工程与海洋工程、核能科技、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光学工程、电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测绘、系统与控制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业技术与工程等。

《中国工程科学》是由中国工程院主管、中国工程院咨询服务中心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战略咨询性学术期刊,聚焦工程科技战略咨询,以刊登战略咨询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旨在促进战略咨询研究的学术交流,及时发布咨询研究的重要成果。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亦为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全文收录。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为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会刊,1982年由教育部党组局安定创办,1983年创刊,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常设栏目有:院士论坛、校长论坛、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经济与政策、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院校发展研究、企业家论坛、国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生教育、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撷英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并根据需要定期开设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等专栏。

学术交流

2014年12月11-23日,中国工程院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二十次气候变化国际会议,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谢克昌院士分别参加了“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中国企业低碳发展论坛”、“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研讨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纵向一体化战略”、“中国碳市场展望”、“城市的绿色低碳未来”、“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协同效应”和“低碳创新在中国”等主题边会活动。在“低碳创新在中国”主题活动专场,谢克昌院士作了“推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思考与研究”的主题发言。

2015年10月11日至16日,中国工程院代表团赴印度出席CAETS 2015年会,周济院长作为CAETS上届主席,现任执委会委员先后出席了CAETS执委会会议、CAETS董事会会议、CAETS成员代表会议和CAETS理事会会议。10月6-10日,中国工程院钟志华秘书长率团参加了在印度理工学院(甘地纳格尔分校)举办的“首届中印青年工程领袖研讨会”。12月1日,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代表团来中国工程院就中国制造2025和美国制造业情况及趋势等相关议题进行讨论。

2016年7月27日,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会见德国工程院院长莱因哈德·许特教授一行,并与德国工程院签署了两院工程技术科学合作谅解备忘录。8月25日上午,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康金城局长接待了由学会会长Geert Letens博士率领的美国工程管理学会代表团。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中国工程院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016国际高端研讨会在中国工程院学术报告厅召开;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2016年全体成员大会由中国工程院和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共同在北京主办,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德培院士当选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双主席。

人才培养

教育创新

截至2012年2月,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和工程研究院所研究生教育学术委员会多年来围绕国家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战略需求,先后组织开展多项咨询研究,并在加强同教育界、产业界和科技界的联系、加强工程教育国际交流,推动工程教育领域的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

自2010年开始,中国工程院与教育部联合开展“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联合推动了“高等学校与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试点工作”等。

培养模式

联合培养博士生试点

2010年与8家高校和8家研究院所参加了试点,当年下达联合培养指标88名;2011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东北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共18家高校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昆明物理研究所共18家研究院所参加试点,当年下达联合培养指标210名。2012年与29家高校和34家研究院所参加试点,当年下达联合培养指标410人。

光华工程科技奖

根据《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的规定,由中国工程院作为承办机构,由境内外个人及机构捐助,设立光华工程科技奖,奖励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中做出贡献的人员,并组成理事会。对在工程科学技术及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的华人工程师、科学家给予奖励,激励其从事工程科技研究、发展、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奖项包括“工程奖”、“青年奖”、“成就奖”等。截至2015年8月,共有有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和100万港币。

与法国工程院合作成立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

创新文化

工程院徽

中国工程院院徽以渐变蓝色、渐变红色、黄色为主色调,构成斜对称条纹状的正方形,中间是蓝、红、黄渐变的斜对称条纹构成的立体环形,环形内有“中国工程院”黑色字体和其白色字体的英文简称“CAE”。

文化精神

中国工程院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工程科技战略咨询为主攻方向,统筹协调科技服务、学术引领、人才培养,坚持高起点推进、高水平建设,着力建设“创新引领、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中国工程院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全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团结与合作,推动中国工程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工程科学技术队伍和优秀人才的建设与培养,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服务。

领导信息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组书记、院长 李晓红

副院长、党组成员 钟志华

王辰

吴曼青

李仲平

副院长 邓秀新

党组成员、秘书长 陈建峰

历任院长

任次 任期 姓名

第一任 1994.06-1998.05 朱光亚

第二任 1998.06-2002.05 宋健

第三任 2002.05-2010.06 徐匡迪

第四任 2010.06-2018.5 周济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1380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词条所在榜单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全球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 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盘点
国际组织有全球性的,也有地区性的,一般由多个主权国家组成。本文中买购小编就带大家看看世界性国际组织有哪些,例如联合国、欧洲联盟、国际奥委会,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世界贸易组织等,都极具代表性。其中联合国、欧盟、北约等,均是当下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组织,也是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世界十大政治组织 政治性国际组织排名 主要国际政治组织有哪些
世界政治局势瞬息万变,各大政治性国际组织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本文中maiGoo编辑就带大家看看世界十大国际政治组织名单,入选的有联合国、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上海合作组织、美洲国家组织、海湾合作委员会等。下面来了解下这些世界重要政治组织。
世界十大经济组织 国际性经济组织排名 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
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大经济组织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中maiGoo小编就带大家看看世界十大国际经济组织名单,入选的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性经济组织。其中有的被誉为当下影响力最大的经济组织。
国际十大知名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排名 全球著名NGO名单
非政府组织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近些年来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强。那么,你知道国际非政府组织有哪些吗?本文中maiGoo小编带来了一份全球著名NGO名单,其中有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等。下面来了解下这些国际知名非政府组织。
全球十大著名慈善机构 世界慈善基金会排名 世界公益慈善机构名单
慈善机构通常是非营利组织,旨在援助弱势群体。如今世界主要国家都有自己的慈善机构,数量众多。那么,你知道世界著名慈善机构都有哪些吗?本文中买购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份世界十大慈善组织榜单,上榜的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联合之路、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世界十大非营利组织 国际非营利组织有哪些 世界著名非营利组织
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国际性非营利组织,近些年来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强。那么,你知道世界著名非营利组织都有哪些吗?本文中maiGoo网编带来了一份全球国际性非营利组织名单,其中有国际奥委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大自然保护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航天基金会、国际艾滋病疫苗行动组织等。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世界十大专门性国际组织盘点 世界重要专门性国际组织有哪些
专门性国际组织是指具有某种特定职能的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发展。那么,你知道世界重要专门性国际组织有哪些吗?下面maigoo小编就带大家看一份世界十大专门性国际组织排名榜单,名列前茅的有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其中有的被誉为全球最大的专门性国际组织。
世界十大区域性国际组织盘点 世界重要区域性国际组织有哪些
世界经济发展、政治局势瞬息万变,各大国际组织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本文中买购网小编就带大家看看世界重要区域性国际组织有哪些,例如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美洲国家组织等,都极具代表性。下面一起来了解下这些全球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盘点十大联合国专门机构 联合国18个专门机构一览表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下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六大主要机关,还有18个专门机构,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等。下面,买购小编详细盘点了联合国十大专门机构,为大家一一介绍这些重要的联合国专门机构,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十大政府间国际组织盘点 世界重要政府间国际组织有哪些
政府间国际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影响着多个行业领域的发展。那么,你知道世界重要政府间国际组织有哪些吗?本文中maiGoo编辑就带大家看一份世界十大政府间国际组织排名榜单,名列前茅的有联合国、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其中联合国是全球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中国十大非营利组织排名 国内知名非营利组织 中国非营利组织有哪些
非营利组织具有志愿性,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现阶段中国有数十万个社会组织,但你知道国内知名非营利组织有哪些吗?本文中maiGoo编辑就带大家看一份中国非营利组织排名榜单,其中包括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及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中国著名的非营利组织。
中国十大知名非政府组织 中国ngo组织排名 国内著名NGO有哪些
非政府组织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主要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它不属于任何政府部门,也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那么,你知道中国比较出名的非政府组织有哪些吗?本文中maiGoo编辑就带大家看一份中国十大非政府组织榜单,其中包括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全国妇联、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中国联合国协会等中国著名ngo组织。
中国十大知名民间救援组织 国家承认的民间救援队有哪些
我国救援力量现由三类组成,一是国家统一调配的组织,二是专业的应急救援力量,三是民间救援组织和个人。其中正规民间救援队,已成为国内外不可或缺的救援力量。本文中maiGoo小编就带大家看看中国民间救援队有哪些,例如蓝天救援队、公羊救援队、蓝豹救援队、曙光救援队、北极星救援队等,都具有一定代表性。
中国十大慈善机构 中国著名慈善组织 中国公益基金会排名
国内有许多可以让大家释放爱心的慈善组织,但是在形形色色的慈善组织中哪些比较靠谱呢?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中国十大权威慈善机构,包括:中国红十字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国十大顶尖智库 中国智库排名 中国顶级智囊团有哪些
智库对政府决策、公共信息传播、社会舆论、企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智库最多的国家之一,仅次于美国,那么你知道中国顶级智库都有哪些吗?本文中MAIGoo编辑就带大家看一份中国著名智库名单,其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科学院等,并称为中国十大智库。一起来了解下。
中国 亚洲 智库
2.2万+
美国十大顶尖智库 美国智库排名 美国最有名的智库盘点
智库对政府决策、社会舆论、企业发展、公共信息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美国是世界上智库最多的国家之一,那么你知道美国最有名的智库是哪些吗?本文中maiGOO小编就带大家看一份美国顶级智库名单,其中堪称美国十大智库的有布鲁金斯学会、兰德公司、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一起来了解下。
世界十大顶级智库 全球智库排名 全球顶尖智库TOP10
智库具有强大的决策影响力、思想影响力,是一个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放眼国际,你知道全球顶级智库都有哪些吗?本文中MAIGoo网编辑就带大家看一份全球顶尖智库名单,其中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布鲁盖尔研究所、热图利奥瓦加斯基金会等,并称为世界十大智库。本文部分数据参考自《全球智库报告2020》。
北约十大成员国 最新北约成员国名单 北约30个成员国一览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就是“北约”,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军事组织,自1949年成立以来,其成员国已发展至30个,覆盖北美、欧洲大部分地区。那么北约成员国有哪些?北约哪个成员国实力最强?下面,买购小编为大家盘点北约十大最强成员国,并分享最新北约成员国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滇西八大土司盘点 滇西八大土司是哪八个
“土司”是我国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云南土司”始于元朝,完备于明代。本文中Maigoo小编将带大家看看滇西土司有哪些,例如潞江土司、南甸土司、孟定土司,以及耿马土司、勐卯土司、陇川土司、干崖土司、六库土司等,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下这些滇西著名土司。
亚太经合组织十二大创始国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名单一览表
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11月,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构。起初亚太经合组织共有十二个创始国,发展至今已有21个正式成员和三个观察员。那么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分别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亚太经合组织十二大创始国,并分享最新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完整名单,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