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品牌分类   知识分类          
移动端
  • 买购网APP
  • 手机版Maigoo
  

冬天中医保健养生 冬季中医养生项目及注意事项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壹壶聊养生 上传提供 评论 0
摘要: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这个时候,一些身体比较虚弱的人就非常容易有疾病的症状发生。所以,在冬季如何从中医视角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冬季如何中医养生?冬季养生有哪些中药材?冬季养生方法有哪些?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冬季中医养生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吧!

冬季中医养生原则

(1)宜锻炼,少大汗

冬季适合锻炼,因为冬天气候寒冷,锻炼可以通过起到一定的强身健体、驱寒暖身的作用,可以选用打太极、气功、舞剑、羽毛球、瑜伽、徒手操等,但是运动不宜过度,避免出汗过多可能引起的感冒。加之冬季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在防寒的基础上要注意不可暴暖,要避免添衣过多过重,容易压迫气管,影响呼吸,另外还要忌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等。

(2)勤健脚板

常言道,寒从脚下起。在中医看来,健脚即健身。冬季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要做到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时,可以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用以活动双脚,要注意早晚揉搓脚心,用以促进下肢的血流循环。最好选择一双舒适的鞋子,要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

(3)多保暖,防犯病

冬季气候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刺激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和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因此,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4)多饮水、勤排尿

冬天人们的运动量不大,导致汗液和尿液的排放量不多,所以有的人因此减少饮水量,觉得这样做还乐意减少相对的去厕所的时间,其实不然。因为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如果饮水过少,可能导致人体的体内缺水,体内废物无法及时排出,出现皮肤干裂等,不利于正常的新陈代谢。建议每日补水仍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具体饮水量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5)多睡眠,调精神

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及时调整自己的精神,适时减压,保持愉快的心情。如果冬季精神不振,可以通过一些运动来调节情绪,像是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另外,中医讲究冬季“早卧迟起”,迟起以固阴精,养足精神好应付第二天的事情。

(6)勤开窗,多换气

冬季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清新,很多人因为气温较低,不想开门传,但是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加重室内空气污染,导致室内空气含氧量低,二氧化碳过多,影响呼吸。

(7)宜喝粥,忌黏硬生冷

冬季饮食忌黏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食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8)适时进补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季进补要注意在正规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选用食补和药补两种。食补方面因人而异,大体上是以温补为主,注意适量摄入防寒产热的食物,同时也可以多吃些含维生素多的新鲜蔬果,用以养肾固精。而药补方面则必须到正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忌千人一方。

冬季中医养生小常识

(1)保暖

在冬季养生小常识中,保暖是保证健康的关键。首先,要讲究穿衣,适时增加衣服,注意全身保暖其次,要注意双脚的保暖,因为寒从脚底生,外界的寒冷大多从穴位丰富的双脚侵入人体,保暖好双脚十分重要。

(2)节欲

冬与肾水相应。肾藏精,为封藏之本。肾精关系着人的生命中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全过程。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关系人的大脑功能。冬日养生要顺应自然,最重要的是藏,即藏精。对肾精的保藏主要是节欲,减少房事,避免过度的房事。另外,适宜的气功导引法可以补肾藏精,不妨多多练习。

(3)多晒太阳

冬日里阳气内敛,外在的阳气不旺。多晒太阳是调摄七情、克服不良情绪的自然疗法。太阳可以驱散阴霾,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心情自然会明亮起来,不良情绪随之消除。在冬天里寻求一种安静的精神状态,可以保精怡神。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证明,多晒太阳可以促使钙质吸收,从而强壮骨质,也是藏精的不二法门。

(4)早眠晚起

根据冬日要藏的养生要点,起居方面最宜居处密室,温暖衾服,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早眠晚起,以避霜威。早眠晚起,一可以避免多跟外界接触,从而避免外寒的侵袭二可以保精,这种作息方式,减少了大量的活动,也就减少了大量的消耗,加上饮食调摄,居住、服饰也都保养得法,正好适应冬季要藏的要求。

(5)不宜勤洗澡

阳气内敛之时,若加汤火所逼,肯定会出大汗。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属于人体内的阴液,不能随意损伤。过多或过度的出汗,容易损伤阴液,不符合冬季藏的养生要点而且阳气会随阴液发泄耗散,从而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骨肉疏薄,易于伤动,多感外疾。

冬季养生中药材

(1)黄芪

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二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的功效。益气固表是黄芪主要的功效,所谓益卫固表,是指黄芪具有增强人体的防御功能,提高预防外感性疾病能力的作用。所以,体质虚弱易患感冒的人,经常用黄芪煎水代茶饮,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黄芪含有黄酮类、皂苷类、胆碱类、糖类及多种微量元素。黄芪提取物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延长细胞寿命,抗氧化。它对正常心脏能增强收缩功能,对衰竭的心脏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并能扩张心脏冠状动脉,保护心脏器官。黄芪能够增强学习记忆能力,并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黄芪还具有保肝、造血、抗肿瘤和减轻放化疗反应等作用。

(2)枸杞

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止咳之功效。枸杞适合血气两亏、高血压、体质虚弱、视力下降、贫血、慢性肝炎,中毒性或代谢肝病及胆道系统引起的肝功能障碍等的人士服用。特别适应于肾虚腰痛、工作繁忙的男性食用。

(3)黄精

黄精是老年人较理想的补养之品。因为老年人(特别是秋冬季)不仅阳气较弱,而且阴气多有不足。黄精其性平和,作用缓慢,可作久服滋补之品,既有补脾气,兼补脾阴,又有润肺生津,益肾补精的作用。

(4)甘草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5)当归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尤其适合女性使用。祖国医学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因而,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凡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血虚闭经,面色萎黄,衰弱贫血,子宫出血,产后瘀血,例经(月经来潮时,出现口鼻流血)等妇女的常见病,都可以用当归治疗。

(6)三七

有益气养血、治疗崩漏、产后虚弱、自汗、盗汗、有滋阳强壮作用。也治疗老年人的头风痛、腰肌酸软无力等症。

(7)山楂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8)天麻

天麻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天麻质润多液,能养血息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9)石斛

养阴生津、增强体质、补益脾胃、护肝利胆、清虚热、强筋壮骨、抑制肿瘤、明亮眼目、延年益寿。

冬季拔罐

冬季拔罐好吗

在冬季拔罐可以缓解多种不适病症,如果有时期过重,关节疼痛等症状,都是可以通过拔罐缓解恢复的,而且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免疫力。

冬季拔罐治疗疾病

(1)寒性落枕:留罐后艾灸

不少人一觉醒来发现脖子疼痛,不能转动,到医院一检查,是落枕。落枕轻者可自行痊愈,重者能迁延数周。风寒阻络证型的落枕,火罐疗法较好。这类患者特点是晨起出现颈项、肩背部疼痛僵硬不适,转侧受限,尤以旋转后仰为甚,头歪向健侧,肌肉痉挛酸胀,可伴有恶寒,头晕,精神疲倦,口淡不渴等症状。

可采用在颈部及落枕周边部位的走罐、留罐和艾灸综合疗法。先在疼痛部位均匀涂抹上红花油后走罐,以皮肤红晕为度,之后在风门、风池、大椎穴位上留罐。起罐后再用艾条温灸所有穴位10分钟,每日1次,2次为l疗程。

(2)寒性颈椎病:叩刺后走罐

冬天室内有空调或暖气,人体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此时来到室外,如果颈部未做好保暖措施,暴露在外,易受风寒刺激,使局部肌肉保护性收缩,从而导致颈部张力增高,颈部力量失衡,颈部肌肉紧张痉挛,进而压迫到神经、血管,则发生颈部疼痛不适。

寒湿阻络型颈椎病患者较适合火罐疗法。这类患者主要症状是头痛、后枕部疼痛,颈项强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背与手指麻木酸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痛,颈肩部畏寒喜热,颈椎旁有时可触及肿胀结节。

可采用在颈部进行叩刺、走罐、艾灸等综合疗法。一开始先用梅花针轻叩上述部位,以微出血为度。血止后走罐,走罐前在罐口和走罐部位均匀涂抹上红花油,走至皮肤潮红为止。起罐后再用艾条温灸l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3)急性咽喉肿痛:拔罐加放血

冬季气侯干燥,加上雾霾的影响,咽喉炎发病率较高,很多人喜欢购买治疗咽喉炎症的药物服用,但消炎药绝不能滥用,否则适得其反,还会加重病情。不妨试试中医绿色疗法——火罐放血疗法。

大椎穴放血加拔火罐治疗咽喉肿痛,能泄实热,降急火。患者经过一次放血治疗后,往往感觉咽痛减轻,很少再度出现高热症状,病程明显缩短。一般一个星期一次就行,3-5次为一个疗程。

冬季拔罐技巧

(1)选材

首先要注意选材,中医多用竹筒来拔罐,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

(2)拔火罐前的准备

在拔火罐前,应该先将罐洗净擦干,再让被拔罐者舒适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后点火入罐。

(3)拔火罐时的操作

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湿气,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

冬季拔罐注意事项

(1)冬季气温低、干燥,拔罐要选择温暖的房间,注意保温。对需要进行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可以适当减少拔罐时间,不要让身体暴露太久。拔完及时穿衣,可以适当喝点热水,暖暖身体。由于该季节皮肤干燥,拔罐要润滑罐口,保护皮肤不受伤。

(2)因为天气比较寒冷,所以在拔罐的时候应注意做好室内的保温,防止外界的寒气入侵正在治疗的身体。在进行拔罐的时候应注意选择一些身体部位较为丰满的部分,有肌肉的部分。对于身体有皮肤过敏、溃疡、水肿等部位都不适合进行拔罐。在进行拔罐的时候,预防肌肤灼伤或者烫伤非常重要。

(3)通常拔罐的时候进行的时间在10到15分钟即可,拔罐的时间不宜过长,有的人以为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事实上并非如此。由于拔罐的时候,肌肤承受的压力很大,时间就了则容易导致皮肤出现水泡,这样对肌肤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容易导致皮肤感染。拔罐的时候还需注意不要针对同一部位反复地进行。

(4)在进行完拔罐之后不要马上就进行洗澡,因为拔罐完毕之后,肌肤处于被伤害的状态,此时的肌肤非常地脆弱,若在拔罐之后洗澡,皮肤会非常容易就破损,引起发炎。在拔罐之后,皮肤的毛孔撑张开的状态,此时洗澡也容易导致身体受凉,需注意小心。

冬季拔罐禁忌

拔罐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很容易导致皮肤组织损伤过重,危害较大,如果惯有皮肤疾病、过敏、溃疡、水肿都不宜拔罐,体质虚弱者也不适合拔罐,否则很容易导致身体阳气不足,从而出现各种不适病症。

冬季刮痧

冬季刮痧好吗

冬季是感冒高发的季节,刮痧对缓解感冒症状有一定的作用,当出现感冒症状,可以刮刮背部,也就是正中间的督脉加上两边的太阳膀胱经。因为所有脏腑的穴位都在背部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刮背部,也可以调整各个脏腑,让体内的“毒气”排出。

冬季刮痧治疗疾病

(1)内科病症

受外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呕吐、腹泻以及高温中暑等,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泌尿系感染、遗尿症、急慢性胃炎、肠炎、便秘、腹泻、高血压、眩晕、糖尿病、胆囊炎、肝炎、水肿,各种神经痛、脏腑痉挛性疼痛等。

诸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胆绞痛、胃肠痉挛和失眠、多梦、神经官能症等病症。除慎用症和禁忌症以外的各种病症,包括一些疑难杂症均可用全息经络刮痧法治疗。

(2)外科病症

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各种外科病症,如急性扭伤,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的各种软组织疼痛,各种骨关节疾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腰椎、膝关节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外科如痔疮、皮肤搔痒症、荨麻疹、痤疮、湿疹、脱发等病症。

(3)儿科病症

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小儿感冒发热、腹泻、遗尿等病症。

(4)五官科病症

牙痛、鼻炎、鼻窦炎、咽喉肿痛、视力减退、弱视、青少年假性近视、急性结膜炎、耳聋、耳鸣等病症。

(5)妇科病症

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产后病等。

冬季刮痧技巧

(1)角度

是指刮痧板与皮肤形成的角度。当刮痧板垂直于皮肤时,对皮肤刺激最强烈,最容易刮出痧,也比较容易产生疼痛感觉;当刮痧板与皮肤的角度小于90°进行刮拭时,就不像垂直于皮肤刮痧那样容易出痧,更不像垂直刮痧那样疼痛。一般情况下,保持60°的角度即可。

(2)方向

指作用于刮痧板的力量方向。力量来自刮痧板的后方,用推力刮痧时,对皮肤刺激强,比较容易出痧;力量来自刮痧板的前方,用拉力刮痧时,不容易出痧,但是病人感觉会比较舒适一些。

(3)力度

指使用刮痧板的力量。所用力量越大,越容易出痧,病人的敏感度也就越高;所用,力量越轻,刮痧板切入皮肤就越浅,越不容易出痧,病人敏感度也就越低。力度大可能会造成局部皮肤破溃,而力度轻了则达不到治疗效果。所以,力度的要求为“重而不板,轻而不浮”。

(4)速度

指刮拭皮肤的快慢。刮拭的速度越快,刮痧板切入皮肤的深度就越浅,出痧就慢;相反,刮拭速度越慢,敏感度较高,出痧就快。在使用刮痧板时,手法操作的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

冬季刮痧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刮痧时,应避免风直吹刮拭部位。

(2)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3)刮痧后尽量不要喝酒或吃辛辣食物,忌食生冷瓜果和油腻食品。

(4)刮痧部位未退痧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

(5)出痧后可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半小时。

(6)刮痧后不宜发怒,应保持情绪平静。

冬季刮痧禁忌

(1)孕妇不要刮痧

孕妇属于特殊人群,有些穴位有坠胎作用,为了安全,孕妇还是别刮痧了,以免发生意外。

(2)有皮肤病的人不宜刮痧

有皮肤病的人身体内肯定有很多毒素,在未搞清皮肤病的发生原因时,还是别刮痧,避免皮肤深层的毒素被引至皮肤表面,却无法排泄,引起面积更大的皮肤病。

(3)气血两虚的人不宜刮痧

气血两虚的人血液不仅非常少,而且淤堵非常严重,即使刮痧,刮出来的垃圾也不能随着血液被排除,相当于无效,所以气血两虚的人刮痧后的痧印通常很多天都还不消散,而气血旺的人半个小时,最长3-7天也就消失了。

(4)心脏病人不宜刮痧

有心脏病的人心脏功能很弱,如果刮痧,很容易造成供血不足,发生晕倒、心慌、呕心等症状,所以不宜刮痧。有心脏病的人可改为轻按摩、敲打。如果发现有不良现象,按劳宫穴可缓解。

冬季针灸

冬季针灸好吗

如果室内温度能保持适度的话,冬天也是可以针灸治疗的,但是如果室内温度过冷的话就不宜治疗,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冬季针灸治疗疾病

(1)痛经

经前或经期腹痛取中极、三阴交、内庭,先刺内庭,再针三阴交、后针中极、三阴交。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

(2)经后腹痛

取气海、关元、三阴交,均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

(3)牙痛

上牙痛取下关、内庭,下牙痛取颊车、合谷,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4)便秘

取支沟、天枢、长强,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5)落枕

取落枕、大椎、后溪,针刺。落枕用泻法,大椎、后溪,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

(6)腰痛

取肾俞、委中、腰阳关,针刺,用泻法,留针30分钟,如是腰痛日久不愈的,加艾条灸命门20分钟。

冬季针灸技巧

(1)持针手法

持针的姿势、状如执持毛笔,故称为执毛笔式持法。根据用指的多少,一般又分为二指持针法、三指持针法、四指持针法、五指持针法。

①二指持针法:即用右手拇食两指指腹挟持针柄,针身与拇指呈90。角。一般用于针刺浅层腧穴的短毫针常用持针法

②多指持针法:即用右手拇、食、中、无名指指腹执持针柄,小指指尖抵于针旁皮肤,支持针身垂直。一般用于长针深刺的持针法。

(2)进针法

①单手进针法:即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此法用于短毫针进针。

②爪切法:又称指切法,临床最为常用。即以左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掐切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的手法。

③夹持法:即左手拇食两指用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当贴近皮肤时,双手配合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④舒张法:即左手五指平伸,食中两指分开置于穴位上,右手持针,针尖从食中两指间刺入皮下。

⑤提捏法:即用左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

冬季针灸注意事项

(1)注意针灸后不要吹凉风,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还有牛羊肉,要用凉水洗治疗处,用温水洗后干毛巾擦干。

(2)针灸后第一天不能碰凉水,避免寒湿邪气入侵。

(3)针灸后应当避风,特别是空调,乍热乍凉对针灸后敏感的身体经络伤害是很大的。

(4)整个针灸治疗的过程中要禁欲,否则针灸疗效会大打折扣。比方说,针灸疗程3个月,那么三个月内则应该禁欲。

冬季针灸禁忌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4)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冬季艾灸

冬季艾灸好吗

在中医外养法中,艾灸补阳在冬季也是尤为重要的。而艾草属阳,加热或燃烧后作用力更强,所以艾灸是补阳的最佳养生法。

冬季艾灸治疗疾病

(1)鼻炎

患上鼻炎,还是比较难受的,有鼻炎就选择用艾灸治疗吧,有些人用艾灸治疗鼻炎几天就可以明显改善的。

(2)胃病

艾灸治疗(胃炎、胃痛、胃下垂、肠胃虚、脾胃虚弱)都是有很好的效果的,这个见效也还是挺快的,有些人艾灸几天就感觉胃口,吸收,消化上明显改善了。

(3)肾病

艾灸治疗(肾虚、肾积水、肾囊肿、肾结石、肾炎)坚持治疗就能见到疗效的,一些因为肾病引起的身体不良反应可以慢慢得到改善

冬季艾灸技巧

(1)施灸要掌握好“量”

①“壮”:古代将灸法的计数单位称为“壮”,即施灸时每燃完一个艾炷就称为“一壮”。一般来说,艾炷越大,刺激量就越大;艾灸壮数越多,刺激量也就越大。通常每个穴位一般灸3~7壮。

②施灸的距离:清艾条施灸一般距离皮肤2~3厘米,以不引起灼痛为度。一般来说,距离越大,刺激量越小。

③施灸的时间:时间为5~10分钟。一般时间越长,刺激量越大。

(2)施灸讲究先后顺序

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壮数是先少而后多,艾炷是先小而后大。但在特殊情况下,不必过于拘泥,可酌情而灸。

(3)灸之要,气至而有效

研究表明:感传活动是人体经气运行的表现,是人体内源性调节功能被激活的标志。艾灸疗效与感传显著程度密切相关,感传愈显著,疗效也愈好。采用激发感传,促进气至病所的方法,对艾灸治疗和预防疾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选穴要精当,热力应充足

施灸选穴要精,少则一穴,多则不过二三穴。近代针灸学家承淡安主张:“取穴中肯,精简疏针,灸穴勿多,热足气匀。”

冬季艾灸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6)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7)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8)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冬季艾灸禁忌

(1)颜面部、心前区、大血管和关节活动处不可用瘢痕灸。

(2)禁灸和慎灸的穴位有睛明、丝竹空、瞳子髎、人迎、经渠、曲泽、委中等。

(3)妇女妊娠期,腰骶部和少腹部不宜用瘢痕灸。

(4)对外感热病、阴虚内热、阴液不足及邪热炽盛的病人一般不宜施灸。

(5)患者过劳、过饱、过饥、大渴、大惊、大恐、大怒之时禁灸。

冬季按摩

冬季按摩穴位

(1)阳池穴

取穴:阳池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寻找的方法是,先将手背往上翘,在手腕上会出现几道皱褶,在靠近手背那一侧的皱褶处上按压,在中心处找到一个压痛点,这个点即是此穴了。

功效:阳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这一穴位,便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温暖和身体。

按多久:冬季手脚易发冷的女性,一般只要每天坚持刺激阳池穴,便可不为冬天的来临而发愁。

注意:刺激阳池穴,要慢慢地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最好是两手齐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这种姿势可以自然地使用力量由中指传到阳池穴,还用不着别人帮忙。

(2)足三里穴

取穴:足三里穴位于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足三里有帮助手脚微血管扩张,舒筋活血,改善手脚冰凉症状的作用。

按多久:每次可拍打“足三里”100下,每日2次。

(3)涌泉穴

很多人在出现手脚冰冷的时候会习惯性的添加衣服,那么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按摩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取穴:涌泉穴位于脚心部,用手掌快速揉搓,直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揉搓涌泉穴100下,接着揉搓各脚趾100下。

功效:手脚冰凉是阳气不足,涌泉穴乃肾经的起点穴位,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坚持按此穴会促使手脚冰凉症状减轻。还可治疗失眠、高血压等症状。

按多久:手脚冰凉的女性需每晚睡前按此穴,坚持下去可有效改善。若在热水泡脚时按此穴效果更佳。

(4)大椎穴

在秋季到来的时候我们难免会因为天气的变化出新手脚冰冷的现象,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按摩大椎穴的方法来进行有效的缓解。

取穴: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

功效:大椎是调节全身怕冷的重要穴位,温灸大椎穴可以通络散寒,这也是缓解全身怕冷的重要方法。

做法:有手脚冰凉症状的女性朋友不妨每次洗澡时先用热水冲大椎穴10分钟左右,直到穴位处皮肤泛红—这就起到了类似温灸的作用,整个头颈后背乃至全身皆觉得酷热时,再停歇,沐浴后注意保暖,好好睡上一觉;或者每日早、晚各用手掌搓大椎穴5-10分钟,使得穴位处觉得酸胀发热即可。

冬季按摩技巧

按摩是很讲究手法的,最基本的手法有补和泻两大类,补的手法讲求缓慢、轻柔,给穴位以轻度刺激,泻的手法讲究频率快、按压力量大,给穴位以重度刺激。冬季除了清除内热必须使用泻的手法外,一般养生都应当使用补的手法,这样有利于避免阳气的耗散,符合冬季养生的要求。

冬季按摩注意事项

(1)应先轻后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体表有个适应的过程,切勿用暴力,以免擦伤皮肤。其原理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这样能使被按摩的部位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快,改善局部的营养状况。

(2)在按摩操作过程中,应该做到全身肌肉放松,呼吸自然,宽衣松带,这样可使全身经脉疏通,气血流畅。在四肢、躯干、胸腹按摩时,最好直接在皮肤上进行或隔着薄的衣服,以提高效果。

(3)保健按摩最好在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室内进行,每日可多做多次,有益无害。每天醒后睡前,都是保健按摩的最佳时间。

冬季按摩禁忌

(1)诊断尚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炎症状的病人不宜按摩。

(2)急性软组织损伤且局部肿胀严重的患者(比如急性脚扭伤)不宜按摩。

(3)可疑或已经明确诊断有骨关节或软组织肿瘤的患者不宜按摩。

(4)骨关节结核、骨髓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骨病患者不宜按摩。

(5)有严重心、脑、肺病患者不宜按摩。

(6)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不宜按摩。

(7)局部有皮肤破损或皮肤病的患者不宜按摩。

(8)妊娠3个月以上的孕妇不宜按摩。

(9)有精神疾病,不能和医生合作的患者不宜按摩。

(10)各种肘关节疾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患者不宜按摩。

声明:以上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申请删除>> 纠错>>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发表评论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