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品牌分类   知识分类          
移动端
  • 买购网APP
  • 手机版Maigoo
  

铜瓦是什么材质 铜瓦的优缺点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房产大亨 上传提供 评论 0
摘要:温婉秀拔的雷峰塔之所以能成为杭州引以为傲的新地标,其檐上片片堪称艺术品的铜瓦功不可没。建筑屋面铺设铜瓦,可尽显金碧辉煌,或庄严肃穆,或古拙沉雄,无不饱得世人赞叹。那么铜瓦是什么材质呢?铜瓦有哪些优缺点?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一、铜瓦是什么材质

铜瓦一般选用9-4铜材质比较普遍,硬度高,耐磨性极好,不易产生咬死现象,有较好的铸造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在大气和淡水中有良好的耐蚀性。用于在高负荷(20MPa以下)和高滑动速度(8m/s)下工作的耐磨零件,如连杆、衬套、轴瓦、齿轮、蜗轮等。

二、铜瓦优缺点

1、优点

①高端大气,持久耐用。铜资源稀缺,性质稳定,自古类金;秦以前甚至一度以“金”谓之。铜独特的质地和色泽赋予铜瓦一种天然的贵气,其装饰的屋面因而魅力倍增。

②色泽丰富,款式多样。铜材质稳定,质地绵密,表面可以进行各种油漆处理,加工成各种款式。

③绿色环保,用储并蓄。

2、缺点

造价高,隔热效果很差。

三、适合哪种建筑屋面

大部分用于高档屋面瓦,造价高。国内现存的铜瓦古建,大都散建于明清两朝,且主要为寺庙佛堂之核心建筑。这些铜瓦殿宇或立于巉崖峭壁,或隐于崇山峻岭;其庄严肃穆,古韵悠长。

四、铜瓦的种类

理论上讲,任何建筑设计师对屋面图案的天才想象,都可通过改变铜瓦形状及转换表面颜色与纹饰加以实现。目前,建筑屋面上所用铜瓦按形状归结起来,可大致划分为三大类:

1、板状铜瓦

传统上将横断面小于半圆的屋面瓦均称为板瓦,铜制板瓦一般西式建筑和日式建筑用得较多。有些欧式或中式建筑风格的博物馆、展览馆等大型公共建筑亦采用板状铜瓦。一般规格较高的藏式庙宇所用铜瓦皆为鱼鳞瓦,且表面鎏金或镀金,看上去金光闪闪、气势非凡。

2、波状铜瓦

铜瓦表面有小弧度的隆起和凹槽,形似水波,故此得名。波状铜瓦的使用范围及地域和板状铜瓦大体相同。

3、筒状铜瓦

凡弧度大于等于半圆的铜瓦均称之为筒状铜瓦(又称仿古铜瓦)。筒状铜瓦为中国传统古建所独有,基本上均采用筒状铜瓦。筒状铜瓦根据建筑物风格和体量大小可选择不同的形制,按琉璃瓦尺寸通常又有2~9样瓦之别。

五、铜瓦价格

铜瓦规格2平方米/张,厚度2.0mm,价格70元左右一平方米。

六、铜瓦安装

1、安装不锈钢膨胀螺丝预埋件

①现场施工时,找出檐口长度基准点,保证各屋面边线点的90度转折。

②按图纸要求的布点位置如数预埋膨胀螺丝,间距一般为横向1.0m,纵向0.6m。

③对布点位置进行防水处理。

2、安装不锈钢龙骨架

①在现场混凝土屋面设定水平基准点,以保证各屋面龙骨在同一基准面上,各横向龙骨在转角处能对接。

②将不锈钢龙骨架按设定的水平基准点焊在膨胀螺丝上,焊点600mm。

③将20mm*10mm,通长不锈钢折边板作为纵向龙骨架,每隔2m布排。

④纵向龙骨条通常垂直安装在横向龙骨条上,并与横向龙骨条焊接牢固。

⑤各翼屋面所有纵横龙骨条及龙骨架全部焊接贯通成网,并与避雷针引条焊接,以导通形成瓦面避雷网。

⑥在横向不锈钢龙骨架上,焊上底瓦支撑件(支撑件为两块“L”形铜折边,以便于调整底瓦的间距)。

⑦根据图纸安装要求埋设围脊预埋件。

3、安装垂脊、维脊、正脊等脊件

①现场弹线定出垂脊、维脊、正脊的中心线,根据脊的宽度在混凝土基层上做不锈钢架,将不锈钢架用膨胀螺丝固定于基层,并与不锈钢龙骨架焊接牢固。

②按底瓦的坡面弧度在不锈钢架上焊接一通长的不锈钢管,作为底瓦的尾端支撑杆。

③将垂脊、围脊、正脊的成品焊在不锈钢架上。

4、铜瓦分垄与焊接瓦口板

①量出两脊中线尺寸,确定单翼屋面中心线,依据施工图尺寸进行分垄,调节各垄的间距,将不能消化的多余尺寸消化在两翼角的端部。

②根据分好的垄距,在相应的位置上焊接瓦口板,瓦口板的距离依据施工图定,其后部斜撑固定件焊在不锈钢龙骨架上。

5、安装铜底瓦

①依照施工图确定底瓦坐中线,安装首块底瓦。

②定出底瓦的外挑出檐口尺寸。

③按分好的垄间距,在横向龙骨上焊接底瓦支撑件,支撑件间隔距离根据底瓦的实际间距进行调整。

④同底瓦尾端伸进脊件,架在不锈钢通长管上。

6、安装托泥当沟

将成品当沟分块焊接在脊下部的不锈钢架上,与瓦面的交接接口处用耐候硅胶密封。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发表评论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