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

盘点陕西十大怪 关中八大怪是什么 一个比一个怪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榜单研究员60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0
陕西十大怪是指陕西省地区出现的十种独特的传统民风民俗,实际上陕西十大怪中的风俗多数出现在关中一带,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亦称为关中十大怪。那么陕西十大怪分别是什么呢?它们包括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油泼辣子一道菜、姑娘不对外、碗盆不分家、面条像裤带等。下面随Maigoo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关中十大怪俗
  • 板凳不坐蹲起来

    东晋时期流传的“身无长物”典故,不仅揭示了当时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也映射出时代风尚的转变。而在晋代之后,关中地区虽基本保留了“坐”的本意,但姿势却有所演变。传统的跪坐姿势逐渐淡化,人们开始采用膝盖不着地、大腿压在小腿上的蹲姿。这种蹲姿在关中地区蔚然成风,成为当地人的一种日常习惯。不过蹲也是讲功夫的,只有长年累月的历练,才能长蹲而心静气闲,不累不乏。“蹲”的人已经很少了,但偶尔会在西安、咸阳等站牌前看见部分“蹲”下来等车的关中人。

  • 房子半边盖

    房子半边盖是关中十大怪之一,只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改善,大家也住上了水泥钢筋的楼房,这类房子现在较为少见了。传统中国的家居一般都是“人”字型结构,在关中被称为“安间”房,又叫上房。里面住着主人和老人,结构都是厅房、两边是卧室。一个院落除了上房还有偏房,在关中叫厦子房,房子的结构是“人”字的一半,就是半边盖的“怪”房子,为什么要把房子盖一半?这种设计源于贫困,通过半边结构节省木材,充分利用土木材料,体现了关中人因地制宜、节约实用的建筑智慧。

  • 油泼辣子一道菜

    从陕西八大怪顺口溜可知,陕西人吃辣的水准也是当仁不让的。陕西人对于辣子情有独钟,爱吃,而且和别的地方吃法不同,不吃干辣子面,而是油泼辣子。油泼辣子做法很简单,也很有意思,同样是一样的辣子面,可家家的味道不同。常见的做法是辣子罐里的辣子面不能放满,六成即可,放点盐、胡椒或者别的,用原汁的菜籽油烫出来的味道最好,油温很有讲究,高了,辣子面会焦的,烫出来的味道就会发苦;低了,就没有辣子的香味,却是生油味,油温控制在八九成热,边倒边搅,直至油把辣子面埋没了就行了,这时候独特的香味会四处漂浮,满街都能闻见。

  • 姑娘不对外

    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古就有陕西姑娘不对外的传统。虽然姑娘不对外这一怪很多地区都有,但是在关中地区现象更突显,人情味也更浓郁。八百里秦川,自古便是物产丰饶、风调雨顺的宝地,被誉为“天府之国”。“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陕西男人家庭理念的生动写照,它的正面意思是关中男人恋家恋婆娘,在“玩龙玩虎不如玩黄土”的小农时代,这种思想也算正统。既然陕西男人还不错,那么,这里的姑娘自然爱嫁当地郎了。

  • 碗盆不分家

    陕西人对于饭碗有着独特的称呼——老碗。这里的“老”字并非指其历史悠久,而是象征着碗中的“老大”,即容量最大、最实用的意思。正宗的陕西大老碗,设计得深且圆,其容量之大,足以容纳普通饭碗的七八倍之多。无论青壮年、老人、孩子还是妇女,在用餐时都习惯使用这种大老碗。用这样的碗绝对省事,一次就能盛够,无需再添,大大节省了用餐时间。陕西人吃饭图得就是个热闹劲儿,他们喜欢一起扎堆儿吃饭,人们把这叫做“老碗会”。有时,如果哪家的饭菜特别美味,主人会毫不吝啬地给邻居家的孩子也盛上一碗,分享美食的快乐。

  • 面条像裤带

    关中独特的地理构造和自然环境使得关中地区成为一个以面食为主的地区,当地的婆姨各个都是擀面条的行家里手,单是一个简单的面条,关中人做出的花样达几十种,棍棍面、片片面、凉面、臊子面、酸汤面、浆水面等等。说其像那裤带,说的是那面做的宽度和长度,在关中地区的面馆,一碗面只有一根面条,但若要让个弱女子能把这根面条吃完,那也是难事。其中属棍棍面最长,臊子面最少,一碗饭只够吃一口,因此有得名:一口香。

  • 锅盔像锅盖

    陕西把饼叫锅盔,里酥外脆好捎带。旧社会都是大家庭吃饭,每家每户都用大锅做饭。男人们需要外出赚钱养家糊口,出远门了就要带干粮,所以婆娘们烙出大饼给男人们路上吃,这饼和锅底相当,面食在烙制的过程种会发酵,烙出的饼厚度大小就像锅盖一样,俗称“锅盔”。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

  • 帕帕头上戴

    帕帕头上戴是陕西十大怪之一。在陕西风俗中帕帕头上戴这一怪最好解释了。过去人的生存环境差,黄土高原上风刮尘扬,烈日毒辣,妇女们出门干活串户没个遮蔽可不行,顶块手帕不能算怪吧?遮阳伞、防晒霜、口罩、墨镜是现代女性的生活必需品,过去的关中女人没这样的条件,她们生活中有一块整端漂亮的布做手帕就不错了。走亲戚,回门子,下地干活时这个自制的手帕就发挥出大作用,年轻的妇女把手帕戴出许多花样来,成为风情和装饰。

  • 秦腔不唱吼起来

    这里的唱戏指的是秦腔表演。其实秦腔也不是真吼起来的,只不过演员表演起来确实很卖力气,开玩笑说是“叫破天”。不过这种形式和关中人的劳作方式有关,辛辛苦苦劳累了一天,人们相约来到渭河边,对着滔滔的河水,用秦腔吼出一天的疲惫与生活的艰辛。这种表演形式,正是关中人劳作与生活的真实写照。夏天的时候,西安城墙周围会有很多自发的群众团体在那里唱秦腔,确实不需要扩音器之类的东西,老远就能听到,这种唱腔也许和关中人的语言特征有关,憨厚、耿直、调高。

  • 习惯睡石枕

    陕西十大怪是什么?习惯睡石枕就是其中之一。歌谣传唱:“三秦楞娃庄稼汉,不爱软枕爱石块。冰凉坚实燎的太,醒脑提神金不换。”这正是陕西独特的睡眠习俗。陕西人偏爱木制、石制的枕头,而非柔软的垫枕,这与他们耿直的性格相得益彰。炎炎夏日,陕西的庄稼汉更是愿以砖石为枕,酣然入梦。当然,陕西人一般后脑勺比较扁平较多。而Maigoo小编观察发现,这扁平的后脑勺,可能和祖先爱枕着砖头的睡觉有一定的关系。

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开心娱乐,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本榜单仅供参考使用,如果对于该榜单您有更好的建议,请

爱上海龙凤论坛相关的文章推荐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_技艺_文学_美术_音乐_戏剧_曲艺_舞蹈_医药_体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2014年和2021年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共计10个类别155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类167项,传统音乐类189项,传统舞蹈类144项,传统戏剧类171项,曲艺类145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109项,传统美术类139项,传统技艺类287项,传统医药类23项,民俗类183项。本文就从不同类别给大家汇总这些文化遗产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人经纪 ★★★★
1.4万+ 84
十大奇葩农村风俗 农村奇特风俗习惯 这些奇怪的农村习俗你能接受吗
我国农村教育水平近年来有了巨大改善,不过老一辈的人很少有读过书的,对事物的盲目,导致各种农村奇葩风俗越来越多,本文盘点了十大农村奇怪习俗,如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过年、大年三十不能洗脚、有客时女人不能上桌、集体洗浴、早上不说梦、孩子理发用鸡蛋转等,下面来深入了解下这些农村奇特风俗!
风俗 民族民俗文化 ★★★
1539 18
民俗是什么_价值意义_各地民俗_世界民俗_传承方式知识体系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节日等的民俗都不尽相同。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能,还传承了民族的精神和内涵。那么下面这篇民俗知识体系就会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中国各地民俗、中国各类民俗、世界各国民俗、节日民俗等等,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风俗 民族民俗文化 ★★★★
350 2
【丧葬文化习俗】农村办丧事流程礼仪 城里人死了怎么办丧事?
葬礼是一种送别死者的传统仪式,在我国的传统中,葬礼有着许许多多严苛的规矩和繁琐程序,例如旧时办丧事有多道程序,要做道场、烧灵屋、唱夜歌等等,还要用白纸写对联。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也逐渐形成了独特并且简单的葬礼风气和习俗。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办丧事礼节习俗。
民族民俗文化 殡葬服务 ★★★★
1.6万+ 53
福建游神的来历和传说 福建游神是什么时候
福建游神,又称游神、送神、抬神、戏神、做神等,是闽南地区普遍流行的民俗信仰活动。总的来说,福建游神的来历和传说代表了福建地区悠久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它不仅是一种庆典,也是人们对神明和祖先的敬意表达。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福建游神的来历和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