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贺兰皮影戏有哪些艺术特色 贺兰皮影历史及艺术特色介绍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游客 上传提供 评论 0
摘要:皮影戏又称“牛皮影戏”、“灯影戏”,是长期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戏。它用灯光把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照射在白色的影幕上,配合音乐、唱白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形式。它既是所有中国造型艺术(如剪纸、绘画、工艺美术、雕刻等)的结合,又是所有传统表演艺术(如京戏、地方戏、相声、口技等)的综合。据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掌握皮影制作的不超过500人。下面本文就为大家大概的介绍贺兰皮影戏的发展概况。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1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射下投影到幕布上的影子显得瑰丽且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电影始祖”的美誉!

皮影戏的道具造型生动而逼真,夸张而幽默,淳朴而粗犷,细腻而浪漫。脸谱与服饰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繁简得宜,虚实相生。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既充实又生动,通体透剔而四肢灵活,充分借鉴了戏曲脸谱、民俗装束与剪纸艺术的精华。人物身高不超过一尺,通常采用侧身五分脸,线条细腻而流畅。头发、胡须采用山羊毛为材料,不柔不僵。男女角色脚底都在同一水平线上,表演时静动分明。整体造型以墨绿、暗红为主色调,显得古朴而典雅。

皮影戏演法上通过推、拉、捻、转、摆、跃、勾等方式表现。

贺兰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但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交通闭塞,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历史文化鲜为人知。民间曾流传:“常信堡的秧歌绕牌灯,丁义堡的庙会跳大神,洪广营的龙灯年年有,于祥营的灯影子不离门。”

贺兰皮影戏在继承陕西皮影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贺兰皮影戏的唱腔既有陕西“俗曲道情”和“西府秦腔”的继承,又有对宁夏山花儿、时令小调的广泛吸收。唱腔在保留了陕西西路唱腔特点的同时,将唱腔“板路”中的苦音更深度化,转音更有层次。“彩腔”中的“分慢板腔”借助嗓口气流涌退,收放自如。演唱时大胆使用甩腔、帮腔、帮唱、唱腔等演唱方式,喧染了舞台气氛,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演唱风格。

现搜集的演出道具近300件,包括头楂、身架、车马、宫殿、桌椅、书架等;主要演出剧目30余部,宁夏张派皮影戏的第三代传人张进绪在世时能完整演唱的剧目有《武松打虎》《三战吕布》《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大闹天宫》《赤胆忠心》《包公案》等。

作为宁夏皮影缩影的贺兰皮影具有内容丰富、特征明显的特点,在中国皮影领域的发展历史中已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地域风格。发掘、抢救和保护贺兰皮影,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中国本土民间文化,而且对研究宁夏民俗、民歌,提高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2008年,皮影戏被列入银川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7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无独有偶,皮影戏在银川市西夏区也流传久远。西夏区皮影戏曲调悠扬、高亢、粗狂、奔放,戏曲内容生活气息浓厚,风格古朴、沧桑、豪放。传统曲目有《下河东》《西游记》《撑船》《白玉钿》《孙悟空与二郎神》《白蛇传》《神魔钻天入地》等100多部。

更多宁夏爱上海龙凤论坛相关的文章推荐阅读:

看宁夏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做泥塑 学剪纸 赏社火 识宁夏

宁夏方言有哪些特点 宁夏方言特色介绍 宁夏地方言概述

宁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宁夏的生活习俗禁忌简述

高台马社火有什么特色 高台马社火传承情况概述

北武当庙寺庙音乐相关历史介绍 北武当庙寺庙音乐民俗风格简述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陇剧有哪些行当流派 陇剧的流派及艺术特色概述
陇剧原名陇东道情,是甘肃省独有汉族戏曲艺术。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扎根于陇东的渔鼓道情,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营养,增加二股弦等乐器,衍化为皮影唱腔音乐。1958年搬上舞台,1959年正式命名为陇剧。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陇剧的流派以及艺术特色,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木偶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著名的木偶戏剧种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种类繁多、技艺精湛,它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以分为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和药发木偶等,那么,中国著名木偶戏剧种有哪些?哪个地方木偶戏最有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木偶戏剧种,包括泉州提线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扬州杖头木偶戏、晋江南派布袋戏、潮州铁枝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广东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郃阳提线木偶戏、海派木偶戏,其中泉州提线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扬州杖头木偶戏并称为中国三大木偶戏,一起来看看吧。
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藏戏起源 藏戏艺术特点以及起源介绍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在藏语文中被称为“阿吉拉姆”,是‘仙女大姐”的意思,简称“拉姆”(即仙女)。藏戏艺术,历史十分悠久,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藏戏的艺术特点吧!
传统文化 西藏
2604 137
回族剪纸有哪些特点 回族剪纸艺术介绍
剪纸,这朵瑰丽的回族民间艺术之花,以旺盛的生命力深深扎根于回族民间艺术土壤之中。在西北回族聚居区,回族妇女的剪纸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无论在窗户上、墙壁上、顶棚上,还是箱柜上,随处可见她们的作品。回族妇女具有剪纸的传统习俗。一般女孩到了七八岁,就拿起剪刀开始剪,一直剪到六七十岁。农闲之时,饭余之后,心灵手巧的回族妇女,便用一把剪刀,几张彩纸,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剪出各种各样的作品,以美化和点缀生活。下面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回族剪纸的艺术特色,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文化 宁夏
1861 131
山花儿有哪些艺术特点 宁夏回族山花儿文化特征及传承概述
“山花儿”俗称干花儿、山曲子、野花儿,是主要流传在六盘山地区回族聚居区的代表性民歌体裁,在旋律形态上,它是“花儿” 由中心地带向四周传播过程中,因地域差别形成的自然变异现象。山花儿作为回族群众愉悦自我、怡情解闷、吐纳情感的一种自娱性山野歌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浑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下面就随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山花儿的艺术特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