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能治哪些病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有哪些局限性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知识杂谈 上传提供 2023-05-18 评论 0
摘要: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是一种辅助医生立体框架定位的微创手术设备,医生在该机器人的帮助下实现微创、精准、高效的脑外科微创手术。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主要适用于发生在脑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治疗,包括脑出血、脑肿瘤、帕金森病、癫痫、三叉神经痛等近百种疾病。但目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仍有局限性,下面来了解下。

一、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能治哪些病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主要用于脑出血、三叉神经痛、颅内肿瘤、癫痫、帕金森病等神经外科领域,包括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颅内病变活检术、颅内深部电极植入、脑深部电刺激器植入术等多种神经外科手术类型。

1、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具有微创、定位精度高、便于根据血肿形状进行手术规划等优点,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技术提供三维可视化技术和多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帮助医生规划最佳穿刺路径。机械臂可自由定位于手术目标,精度控制在1mm以内。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特别是丘脑、脑干等重要功能区出血,无框立体定位血肿穿刺引流是一种及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远期生活质量。充分掌握手术指征,准确的术前目标定位和轨迹规划,正确的术中操作,完善的术后治疗方案,可以充分发挥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肿清除和引流治疗方法。

2、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

对于不能耐受微血管减压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或者微血管减压术后疼痛复发的患者,可以行球囊压迫术以解除面部疼痛,但从面部盲穿卵圆孔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对部分术者有一定的困难,用机器人定位卵圆孔,计划手术路径,直接引导穿刺针进入卵圆孔,可以帮助术者顺利完成手术。

3、颅内病变活检术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颅内病变的确诊率得到明显提高,但仍有部分病灶无法从影像学上判定其性质,而开颅活检手术的创伤大,患者一般难以接受。CT/MRI引导下的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术是病变性质确诊的可靠手段。在实施有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时,患者需在行影像学检查前安装立体定向框架.这一过程可能会因增加患者的疼痛刺激,导致患者产生恐惧感不能配合手术,儿童患者尤其差。机器人辅助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可以避免上述限制,工作区间大,无死角,定位精度高,可以从各方位、不同角度对颅内病变实施活检手术,较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有较大的优越性。

4、癫痫颅内深部电极植入术

虽然现阶段对癫痫灶的无创定位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但仍有很大比例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无法通过无创检查来确定癫痫病灶的位置。对于此类的癫痫患者,行颅内电极植入(SEEG/ECoG)是一种最好的选择,而颅内深部电极(SEEG)因为创伤小、安全性高、定位范围立体,在近几年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进行SEEG植入手术时,通常有机器人辅助手术和框架手术两种方式,机器人手术相对框架手术优势明显:

(1)安全:机器人辅助系统在手术中充分发挥了它“智能”的优势。医生使用三维技术,可以在设定每根颅内电极植入的轨迹时,清晰的观察到重要功能区和血管密集区的位置。这一优势有助于避开颅脑内重要结构,提高手术安全性。

(2)微创:使用此设备不需要在手术前安装沉重的定位框架,植入中也只是在颅骨上进行一个直径1毫米多的钻孔就可以顺利完成植入。

(3)灵活:灵活的机械臂和清晰直观的三维显示使电极置入路径的选择范围也变得更大,方便医生选择更加合适的路径进行植入。

(4)高效:术中机器人的机械臂根据术前设计好的电极植入方案计划,自动定位电极置入的部位及方向,每根电极植入仅需要2至3分钟即可完成,远高于有框架手术的7-10分钟/根的工作效率。

5、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

部分帕金森及其它运动障碍病患者进行有框架DBS植入手术前因无法控制的运动,导致术前定位影像无法完成,另有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术中局麻植入颅内电极、术中测试电信号以及测试临床症状有无好转等程序,需在全麻下进行手术。这些患者更多的依靠解剖来定位靶点,因此对于精准度的要求也更高。利用机器人进行颅内电极的植入,可以在术前患者状态好的时候择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提前制定手术计划,避免了患者手术当日安装框架后定位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且机器人手术的误差更小,可以更精准的引导电极进入预定靶点。

二、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有哪些局限性

手术机器人给临床带来的益处已越来越多的被神外同行认识,它有哪些局限性,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事实上,任何一种新的技术,我们都要抱持积极学习、深入钻研又严谨客观的态度。

首先,神外机器人系统尽管拥有多个自由度转轴,其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盲区”,机器人固定连接装置和/或神外头架也可能阻挡操作路径。这需要周密的术前设计和体位/头位设置以规避。

其次,神外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精度同样受注册误差、术中脑位移(brain shift)等因素影响。不断改进、优化的机器人注册方式可能有助于减少误差,还有学者提出未来术中MRI和机器人的联合应用将最大程度减少脑位移的影响。

再次,过度依赖手术机器人不利于神外医生对组织三维位置和解剖空间感的建立,类似于司机驾车过度依赖导航会妨碍形成“心智地图”。

最后,许多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虽已具备简单的碰触反馈机制(如遇阻力停止运动),但尚无法感知组织温度、质地、波动等精细信息。安全精准的手术离不开医生的综合判断和主导角色。简言之,将机器人引入手术的目的是协助医生,而并不能取代医生。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手术机器人收费标准 手术机器人费用可以报销吗
临床上手术机器人应用比较广泛,相比传统人工手术,手术机器人视野更清晰,操作更为精准,可以做到术中零出血,手术安全性更高。但是手术机器人费用比传统手术要高,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如果能医保报销就可以减轻一部分压力,那么手术机器人费用可以报销吗?手术机器人收费标准是什么?下面来了解下。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是什么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优点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神经外科微创手术的辅助治疗,相较于传统神经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具有手术时间短、定位精准、创口小、实现远程手术等优势,利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进行神外手术成为越来越多医生的选择。
手术机器人如何工作 机器人手术一般要做几个小时
手术机器人比人手有一些优点,但是要用自动化的机器人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对人体进行手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随着计算机能力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本世纪将会设计出一种机器人,可以找出人体中的异常,进行分析并校正这些异常而不需要任何人指导。那么你知道手术机器人是如何工作的吗?这篇文章会为大家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继续往下看吧!
品牌榜:2024年手术机器人十大品牌排行榜 投票结果公布【新】
2024年最新的手术机器人品牌榜发布了,此次手术机器人品牌榜共收集了手术机器人行业超过26个品牌信息及930798个网友的投票做为参考,榜单由CN10排排榜技术研究部门和CNPP品牌数据研究部门提供数据支持,综合分析了手术机器人行业品牌的知名度、员工数量、企业资产规模与经营情况等各项实力数据经人工智能和品牌研究员专业测评而得出,仅供方便用户找到好的品牌参考使用,具体榜单请按最新更新数据为准。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能治哪些病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有哪些局限性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是一种辅助医生立体框架定位的微创手术设备,医生在该机器人的帮助下实现微创、精准、高效的脑外科微创手术。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主要适用于发生在脑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治疗,包括脑出血、脑肿瘤、帕金森病、癫痫、三叉神经痛等近百种疾病。但目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仍有局限性,下面来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