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品牌分类   知识分类          
移动端
  • 买购网APP
  • 手机版Maigoo
  

古籍怎么鉴别真伪 古籍鉴别的方法有哪些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信息池 上传提供 2023-06-14 评论 0
摘要:古籍收藏越来越热,在甄选的时候,了解版本很重要,学会鉴别真假更为重要。古书鉴别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技术性强,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尽管如此,要鉴别古籍的优劣真伪,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常识和规律可以遵循。那么古籍怎么鉴别真伪?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古籍鉴别的方法。

古籍怎么鉴别真伪

一、刻本的鉴别

(1)字体,是决定版刻时代的主要依据。汉字是方块字,不同时代写字用的笔和写法有所演变,刻工的操作方法与技术水平也随时代有所发展,在字体结构等方面形成时代特点与差异。除时代特征外,刻版印刷发展的地区还形成独有的地方风格。从事鉴定工作,必须熟悉各时期、不同地方的刀法特色,掌握常人不易觉察的字体同异要领,从而得出判定。

(2)牌记,为刻书标识。一般在书的卷尾,也有在序或目录之后的,文字有详有略,主要标明刻版年月及出版者。宋元以后多出现于坊刻本。元、明、清三代的私家、官府、书坊刻本使用较多,形成明显可资查考的依据。但有些影刻、翻刻本也把原书牌记摹刻下来,所以要参照其他特征加以辨析。

(3)序跋,古籍大都有序跋。其内容多为阐扬本书著述的优长,记述刻、抄的经过和年代等等。鉴定者可从序跋正文及署款判定该书版本年代及真伪、讹托,从而成为鉴定古籍的依据之一,但须留意一书多刻时照刻底本的序跋以及抽撤刻书时的序跋的情况。

(4)刻工,宋、金、元、明、清的刻本,常在书中镌有刻版者的姓名。有的一部书的刻工多达数十人。刻工历来受版本学家重视,从刻工姓名可了解版刻时代与地区,是最直接的依据。但明、清一些影宋刻本,也把原刻本刻工摹刻下来,容易造成误认;同一刻工刻的书也有年代的不同。因此还须结合其他旁证以作出准确判断。

(5)避讳,封建社会用字最讲避讳,有避帝王讳,有避家讳或尊者讳。元代不讲究避讳,宋代及清代康熙、雍正以后避讳较严格。后世版本学家常以避讳字作为判定古籍大致时代的依据。但应注意翻刻、影刻本保留原书避讳字的情形。

(6)版式,由于刻书时代不同,书的行款版式变异较为鲜明,虽有交错、例外,但有基本规律可循,例如宋版书的书口(版心)多为“白口”,而元版及明前期版本多用“黑口”。对行款版式的鉴定历来被视为重要依据之一(见雕版印刷文献、中国古籍形制)。

(7)纸张,宋代有的浙刻本用白麻纸,纸质较匀净,有韧性;四川刻本也用白麻纸,有些纸质较粗,甚至有透空小孔。南宋初期福建印书所用竹纸,质地细润,纸色较白,但以后多用黄色竹纸,因而从宋、元到明代,黄纸成为福建印本的特征。明代以棉纸为贵,棉纸有厚薄之不同,纸质细润,白棉纸印书成为明代特色。明末出现了开化纸,纸质细白匀净,清代以开化纸印书最名贵,连史纸、竹纸应用亦多。宋以后,还有用公文纸(公牍纸)和其他册子、信札等旧纸的背面印书的,这些公文纸如载有年月也可借以推断印本的大致时代。书籍的用纸是识别版本的一项依据,但要多作比较,因为有的书刻印于宋代,后世仍可用其书版再印,而区别初印本和后印本,只能从纸张来判别了。

二、活字本鉴别

无论是泥活字、铜活字或其它活字印本,尽管制作活字的原材料不同、方法各异,但刷印之前,即检字、排字、拼版等程序大致无二。因此,活字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但由于原材料的差异,也有其不尽相同的地方。

活字都是手工制作,高低大小不可能完全一致,排版也无法水平,因此刷印到纸上的字和行线会墨色浓淡不一样。字体排列也会不整齐,有歪纽现象,甚至出现倒置横排的字。

活字本印完即拆散,再印再排,不会像雕版那样因年久而开裂,整个版面没有裂痕、断板烂板现象。活字本拼版时,上下栏线尺寸一定,装订成册后,书口上下栏线齐整。

活字本边栏四角的横竖线衔接处不那样严密,多数有隔开的缝隙。雕版印本无此现象。但有些活字本也没缝隙,这只能说有缝隙的必是活字本不能说没缝隙必不是活字本。

因活字是一个个刻制的,字体大小、笔画粗细并不一致,活字间的笔划不会交叉;而雕版写样时书写者一气写来字间会交叉。

明活字本都用白绵纸,清活字本除《古今图书集成》有少量的开化纸本外,一般都用连史纸或毛太纸。

活字本牌记题识、内封面上一般都标明用活字的品种,有时还对排印过程进行描述。如李瑶泥活字本有篆文双行牌记“七宝转轮藏定本仿宋胶泥版印法”,华氏铜活字本版心下方有“会通馆活字铜版印行”等。

三、套印本鉴别

闵、凌本的行款格式大致相同,四周单边,白口,不用鱼尾,顶上栏记书名卷次,顶下栏记页次。大多为半页九行、行十九字,后也有半页八行、行十八字,九行十八字或八行十九字也间或有之。为了在行间套印批点、评注而无行线,其他评语在上栏之上或篇末。

正文一般用天启时流行的瘦长方体,也有作万历时方体字的;评语、旁注用写刻字体,稍带有行书的笔意,清朗飘逸,十分雅致。

纸张多用白绵纸或上等皮纸,也间或有用竹纸的,质地坚韧耐久、色泽洁白如玉。如无序跋、识语,实很难区分开闵刻与凌刻。

清殿版套印本多用方体字,少数也用软体字如《御选唐诗》。用料讲究,刻印精工,方体字也端正美观,多用开化纸印,一般的也用好连史纸。广东套印本正文、评注全用方体字,不如明闵、凌及殿版刻得精工。纸用一种较光的连史纸。

清代的套印本一般都有刊刻序跋及内封面,再结合字体、纸张等特色即可鉴别。

四、插图本鉴别

宋元到万历的插图,一般线条比较粗放,宋元本还显得扑拙、有力。万历时建本或南京坊本都较为草率拙劣。

宋、元本多用麻纸或竹纸,万历时的建本或南京坊本多用竹纸。徽派的插图本和图谱用纸讲究,一般用白绵纸或黄绵纸。清代前期讲究的用开化纸印的,以后则多用连史纸,也有用毛太纸的。

另外,还可参照同时期其他刻本的特点和鉴别方法来鉴别插图本。

五、抄本和稿本

印刷术发明以前,古籍都靠抄写流传。印刷术发明以后,甚至在雕版印刷普及以后,抄写本仍在中国传世古籍中占很大比重。

 历代流传的抄本,数量可观,质量也参差不齐。抄本之外,藏书家的手写本及学者的稿本更是古籍中的珍品。因此对抄本和稿本的鉴定十分重要。

其鉴定方法,首先要从书写字体的一般时代特征入手,与鉴定刻本之刀法道理相同。有不少抄本标识较为明显,很多藏书家传抄的书都用印有专用格式的纸供抄写。如明代祁承㸁家抄本在版心下镌有 “澹生堂抄本”字样;毛晋家抄书有一种黑格纸,版心下镌有“毛氏正本汲古阁藏”字样;清初曹溶家抄本所用纸的版心镌字为“李曹氏倦圃藏书”,等等。这些标识是鉴定的重要依据。此外,个人书法的风格、书中的避讳字、作者的时代等等,都是抄本和稿本鉴定的依据。

古籍辨伪的方法

1、印章

古籍上盖有某人的藏书章,说明该书曾为某人所藏。流传久远的,藏印随之增多,可从中看出文献收藏的源流。著名藏书家大多有书目传世,由藏书章对照其藏书目录有助于考核一书的版本。但藏印有真伪之别,有条件时,可将真伪藏印比较对照,细察印章篆法和印泥色泽,加以辨别。

2、批校题跋

古籍常经前人批校题跋。题跋中常包含目录学、版本学资料,对古籍鉴定有一定帮助。对待批校题跋应加分析,要以其本身质量、出自何人手笔,以及内容、字体来确定其可信程度,辨别其真伪。

3、文献资料

各种文献资料中有很多关于版刻的记载。一些书目、笔记中常有记述文献著述、流传情况。一些地方志中的艺文志收有当地的刻书目录。有些著述,如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二十一,有《元刊本资治通鉴音注跋》一文,就曾辨明元刊本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一书中虽有王磬序,但并非元兴文署刻本。这些都是有益的旁证。

4、书的内容本身

诸如制度、习俗、用语等,有时都可以成为年代鉴定上的佐证。如《刘知远白兔记》,向与《荆钗记》等合称为四大南戏,收入《新编五代史平话》,曹元忠1911年在该书跋语中称其为宋巾箱本,事实上该书有多处不避宋讳,早有人怀疑它是元刻伪托。近又发现,书中所用的某些词汇只在金、元才出现,宋人不可能讲元人的话,宋刻本自然是靠不住的。如讲到刘知远在李家的佣工,《新编五代史平话》称作“驱口”,按:驱口即元人所说的奴婢,而明成化刻本则改称“年作”,可见刻本年代不同,内容上有时会体现出来。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发表评论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