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

品牌榜:2024年生物柴油十大品牌排行榜 投票结果公布【新】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榜单研究员706号 上传提供 评论 0
生物柴油十大品牌排行榜
生物柴油十大品牌排行榜

2024年最新的生物柴油品牌榜发布了,一起来看下本次发布的榜单的品牌数据情况吧。生物柴油十大品牌排行榜,此次榜单共收集了生物柴油行业超过11个品牌信息及593189个网友的投票做为参考,发布的品牌榜单由CNPP大数据平台提供数据支持,综合分析了生物柴油行业品牌的知名度、员工数量、企业资产规模与经营情况等各项实力数据,发布了本榜单数据,仅供方便用户找到好的品牌参考使用,具体榜单请按最新更新数据为准。

( 以上榜单排名不分先后,具体请以实际最新公布数据为准 查看完整生物柴油榜单>>
\1

(1)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相比含硫量低,使用后可使二氧化硫和硫化物排放大大减少。权威数据显示,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量可降低约30%。生物柴油不含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芳香族化合物,燃烧尾气对人体的损害低于石化柴油,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特性。和石化柴油相比,柴油车尾气中有毒有机物排放量仅为10%,颗粒物为20%,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仅为10%,排放尾气指标可达到欧洲Ⅱ号和Ⅲ号排放标准。

(2)低温启动性能:和化石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具有良好的发动机低温启动性能,冷滤点达到-20℃。

(3)生物柴油的润滑性能比柴油好:可以降低发动机供油系统和缸套的摩擦损失,增加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从而间接降低发动机的成本。

(4)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生物柴油的闪点高于化石柴油,它不属于危险燃料,在运输、储存、使用等方面的优点明显。

(5)具有优良的燃烧性能:生物柴油的十六烷值比柴油高,因此燃料在使用时具有更好的燃烧抗暴性能,因此可以采用更高压缩比的发动机以提高其热效率。虽然生物柴油的热值比柴油低,但由于生物柴油中所含的氧元素能促进燃料的燃烧,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这对功率的损失会有一定的弥补作用。

(6)具有可再生性: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其资源不会像石油、煤炭那样会枯竭。

(7)具有经济性:使用生物柴油的系统投资少,原用柴油的引擎、加油设备、储存设备和保养设备无需改动。

(8)可调和性:生物柴油可按一定的比例与化石柴油配合使用,可降低油耗,提高动力,降低尾气污染。

(9)可降解性:生物柴油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在环境中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更多相关榜单推荐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推荐入榜>> 纠错>> 投诉侵权>>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为什么要使用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的优缺点有哪些
生物柴油,是以“地沟油”等废弃油脂、油料作物等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国家鼓励清洁、高效地开发利用生物质燃料,鼓励发展能源作物。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产业成熟度明显提高,年生产能力已超500万吨。那么具体的为什么要使用生物柴油宜忌生物柴油的优缺点有哪些呢?一起到文中来看看吧!
中国石化: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中国石化宣布,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
生物柴油生产方法是什么 生物柴油设备有哪些
生物柴油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清洁石油柴油的调和组分和生产满足欧Ⅲ标准的清洁柴油。与石油柴油比较,生物柴油具有十六烷值高、硫含量低、不含芳烃、闪点高、润滑性能好、生物降解快等优点。接下来本文将简单介绍生物柴油生产方法是什么以及生物柴油设备有哪些,一起到文中来看看吧!
【省电攻略】家用电器省电妙招 管管家里的耗电大户
家用电器已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般家庭都有冰箱、空调、电脑、液晶电视、照明灯等等。现在家里电器多了,用电量也在蹭蹭往上涨。那如何减少不必要的用电呢?省钱有绝招,平时只要注意使用方法其实就可以了。来看小编教你小妙招,让家里不浪费每一度电!
家用电器 经验 ★★★
5920 144
中石化成立上海金山石化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化所属上海石化全资注册成立上海金山石化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以碳纤维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为主攻目标,主要从事碳纤维新材料、下游复合材料等的合作研发和生产,同时开展碳纤维及其制品业务的市场经营及售后技术服务。这是中国石化大力推进碳纤维新材料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