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龙凤论坛

品牌分类   知识分类          
移动端
  • 买购网APP
  • 手机版Maigoo
  

中国四大养殖贝类是什么 贝类养殖方式与技术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壮志凌云 上传提供 评论 0
摘要:沿海滩涂是宝贵的国土资源,是发展滩涂贝类养殖生产的良好场所,大力发展滩涂贝类养殖业不但有效开发利用了国土资源,也为渔民们 的转业、转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中国四大养殖贝类是什么?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贝类养殖方式与技术。

一、中国四大养殖贝类有哪些

中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包括牡蛎、缢蛏、蚶类和蛤仔。

1、牡蛎

牡蛎及其近缘动物的全体,是海产贝壳。在亚热带、热带沿海都适宜蚝的养殖,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鸭绿江,南至海南岛,沿海皆可产蚝。蚝乃软件有壳,依附寄生的动物,咸淡水交界所产尤为肥美。

2、缢蛏

缢蛏一般指蛏子,蛏子是帘蛤目竹蛏科瓣鳃纲软体动物的通称,又称蛏子皇、圣子、竹蝗、蜻。贝壳长,近柱状或卵圆形,两壳相等。中国盛产蛏子,南北沿海多有分布。蛏子肉可鲜食,也可加工制成蛏干、蛏油等。中国养殖历史悠久,以福建、浙江产量最大,并有人工养殖。

3、蚶类

为蚶科动物魁蚶、泥蚶、毛蚶等。毛蚶属海产经济贝类。分布于西太平洋日本、朝鲜、中国沿岸。在中国,北起鸭绿江,南至广西都有分布,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海州湾等浅水区资源尤为丰富。生素B12含量较高的食用贝类。

4、蛤仔

蛤仔,动物界,属帘蛤科,具有药物价值。生活于近河口沿岸和潮间带浅泥沙滩。蛤仔双壳纲真瓣鳃目帘蛤科蛤仔属的统称。中国近海发现有菲律宾蛤仔和杂色蛤仔2种。其生态习性相似,仅外部形态特征和分布区稍有差异。

二、贝类养殖的主要方式

贝类养殖的主要方式有滩涂养殖、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浅海养殖。

1、滩涂养殖

有埕田养殖、插竹养殖、桥式养殖、立石养殖和围网养殖几种形式,如缢蛏、牡蛎、菲律宾蛤仔等。

2、池塘养殖

有筏式养殖、插竹养殖和地播养殖几种形式,如牡蛎等。

3、工厂化养殖

主要指室内池养,如鲍等。

4、浅海养殖

主要有筏式养殖、栅式养殖、沉箱养殖、垒石蒙网养殖和围岩养殖几种形式,如扇贝、珠母贝和鲍等。

三、常见贝类养殖技术

1、牡蛎养殖技巧

(1)筏式养成

选择潮流畅通、饵料丰富、风浪平静、水深在4米以上的海区可以作为牡蛎筏式养殖场地。近江的牡蛎应该选择盐度较低的河口附近;大连湾的牡蛎应可以选择远离河口、盐度较高的海区;太平洋的牡蛎和褶牡蛎介于这两者之间。

(2)滩涂播养

场地选择:滩涂播养应选择浪小、潮流畅通、无污染的内湾,底质以砂泥滩或泥砂滩为宜。潮区应选择在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附近。

播苗季节: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较为适宜。生产上最迟可在5月中旬播苗。

(3)蛎、虾混养

虾池选择:混养牡蛎的虾池,底质以泥或泥砂质为宜,水深为1.3米以上,日平均换水率应达50%左右.前期透明度应控制在40~50厘米,中后期控制在50~60厘米。

场地整理:苗种放养前,要彻底清淤,用推土机等工具将播放牡蛎苗种处的池底整平压实,呈微凸状,略高于周围底面,可防蛎苗下沉被淤泥埋没致死。

(4)投石养殖

用做牡蛎采苗器的石块,此时成为牡蛎的养成器材。生长期较短的褶牡蛎可在采苗场就地分散养成;生长期较长的近江牡蛎要移到养成场养成。养成方法主要有漫天星式、梅花式和行列式三种。

(5)插竹养殖

利用插竹采苗的方法,将采到的蛎苗就地稀疏养殖。养成时,蛎竹的排列方式有两种。

(6)桥式养殖

利用桥式采苗方法采苗后,将石条重新整理,疏散密度,进行养成。一般6~7块石条为1组,组与组之间用石条相连成1列。组间距离为50~60厘米,列与列之间距离1~2米。养成期间,应将石条的阴面与阳面互换,使两面牡蛎生长均匀。

(7)立石养殖

利用立石采苗法在中潮区采苗后,只要苗量合适,可以任其自然生长,不需任何管理,直到收获。此法主要用于褶牡蛎的养殖。

(8)栅式养殖

这种养殖方法是在水深2~4米、风浪平静、饵料在此之后 内湾设置固定的栅架,架子的设置同栅式采苗。蛎苗多以串联的贝壳、水泥瓦等固着基,成串的挂在栅架上养。每串长1~1.5米,串间距0.5~1米。养殖密度不宜过高,严防触底,以免某些底栖敌害生物的侵袭。

2、缢蛏养殖技巧

(1)清塘消毒

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均匀铺撒养殖塘,杀灭塘中的有害病菌。

(2)养殖塘整理

清塘5天后,沿养殖塘内四周挖环沟,宽度约2.2米,深度1.2米;养殖塘中间区域耙土间隔的开设宽度2.2-2.5米的蛏埕,相邻的两条蛏埕之间间隔0.3-0.4米。

(3)播苗

选用健康苗种均匀地播在蛏埕面上,按每亩10-12万粒的放养密度进行播苗。

(4)进水施肥

播苗后进水,淹没埕面0.3-0.4m,一周后施肥培藻;藻类培养出后,每5天泼洒肥力多、贝贝乐或氨基酸育藻露精华,按2.2-2.5公斤/亩的量使用;养殖一个月后,换掉三分一水或一半水养殖水,再施用肥力多或肥水状元膏,按3-4.2公斤/亩的量使用;养殖2个月后,蛏子进食量增大,每3天泼洒肥力多、贝贝乐或氨基酸育藻露精华,按2.5-3公斤/亩的量使用培养藻类,直至收获。

3、蚶类养殖技巧

(1)越冬保苗

自然蚶苗采集后,冬季即将来临,为避免冰冻和敌害危害,可在大潮能漫水的泥质高潮区建蓄水越冬池。越冬池以0.2亩~0.5亩、水深保持在20厘米~30厘米为宜,亩放5000万粒左右,越冬成活率达95%以上。

(2)移种增殖

泥蚶为广温、广盐性贝类,在水温0℃~30℃、盐度为15~30的海水中均能生活。但对底质要求较严格,喜生活于风平浪静、潮流通畅的内湾以及有适量淡水注入的泥多砂少、底质稳定的滩涂中。根据这些特点,在海区底质适宜的条件下或经过改良后的滩涂均可移殖放养。移殖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春季5月~6月,季秋9月~10月,播种在退潮后向滩面均匀撒播,亩播二龄蚶500公斤左右。

(3)蚶田蓄水养殖

养蚶场选好后,根据地势可将滩面顺着潮流方向划成若干长方形或长条形蚶田,每块几亩至十几亩,蚶田之间挖小间隔,这是一种不蓄水的养殖方法。为缩短干露时间堤高摄食率和生长率,目前一些地方采取蚶田筑堤蓄水养殖法,使退潮后仍能保持水深20厘米~30厘米,在亩放苗密度500公斤左右情况下,增产幅度1.5倍~2倍。

(4)高潮区蓄水越冬

为防止二龄蚶苗冬春发生冻伤所造成的死亡,采取高潮区蓄水越冬法。管理期间应特别注意防止跑水。越冬亩放成蚶密度为3500公斤~4000公斤为宜。

4、蛤仔养殖技巧

(1)养殖场地的选择

菲律宾蛤仔是以发达的斧足挖掘砂泥营穴居生活的。根据这一习性,我们选择的海区为东灶港滩涂的中低潮海区,该海区退潮时干露时间不超过4小时,底质无污染,地势平坦,砂多泥少,海水比重为1.012~1.020,风浪不太大,潮流通畅,流速40~100厘米/秒。

(2)整埕

先在埕地靠近港道处和潮下带的边缘,用芒草筑堤,以防蛤苗流失。堤宽30~40厘米、高约25厘米。大片的滩涂也要用芒草围堤,隔成数块,便于管理,而后捡去埕面上的石块、杂物,用沙填好洼地,整平埕面。底质较硬的蛤埕需要翻整,连续多年养殖的滩涂,底质老化也需要进行翻滩改良。翻滩改良翻整一般要经过翻土、耙土、平涂等步骤。

(3)苗种选择和运输

我们选择苗种规格为壳长0.5厘米以上(8000~10000粒/千克),苗种要求壳色白亮,大小均匀,无破损、健壮、活力强,不含杂质,无臭味。蛤仔苗用海水清洗后再运输,运输时,每泡沫箱装苗25千克左右,箱与箱之间靠紧,运输途中保持湿润,每3小时洒一次海水,防止日晒、雨淋和风干。

(4)蛤仔苗播放

播苗季节,依苗种的个体规格大小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我们投放的是白苗,选择4月中下旬大潮汛期进行播苗。播苗在平潮或潮流缓慢时进行,以免蛤苗流失。播苗密度直接影响到蛤仔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播苗量要根据蛤苗个体的大小、潮区的高低和底质条件等因素来决定。蛤苗个体大的,成活率高,可少播;潮区低的,蛤苗摄食时间长,生长快,同时敌害也较多,蛤苗受害率高,应适当多播;底质较硬的埕地,稳定性好,亦可多播。此外,还要根据海区饵料生物的多寡及流速的大小而酌情增减。我们的播苗密度为225千克/亩。

(5)养成期的管理

蛤苗播放后,要经常到埕间巡管,检查蛤苗有否流失、蛤仔的生长速度和成活奉、敌害的危害情况等,以便及时补苗或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要疏通水沟、填补埕面、修补围网等。特别是刚繁殖后的亲蛤,体质虚弱,多数上浮在埕地表面。

【海瓜子养殖>>】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发表评论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壮志凌云
注册用户-MG1000392的个人账号
页面相关分类
热门美食
地方特产
TOP美食特产榜
精华推荐